美丽的黄柏山
创业实字当头,传承干字为先。河南黄柏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与国有商城黄柏山林场两个机构一套班子。林场组建于1956年,地处“一脚踏三省,两眼观江淮”的大别山腹地,东邻安徽金寨,南接湖北麻城,总经营面积20.4万亩,其中国有林地10.6万亩,集体林地9.8万亩。64年来,三代林场人以场为家、接续奋斗,以“绿了青山白了头、献了青春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染绿座座荒山,建成4A级旅游景区,创造出了“青山不老”的传奇,孕育出了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集中连片人工林面积最大、林相最好、活立木蓄积量最多的国有林场。2017年,纪道宝和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体干部职工,率先在河南省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主体任务,将“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的黄柏山精神在全市乃至全省掀起了弘扬热潮。
转型重塑新林场,建功立业新时代。林场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记“中原更加出彩”的河南要求和“把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信阳嘱托。进入“新体制时间”的黄柏山林场干部职工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对照国家林草局“发挥三大作用,建设四个林场”的目标,结合省、市、县建设国有林场的新要求,立足“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按照“中国有个塞罕坝,中原有个黄柏山”的战略定位,本着“小林场也要办大事”的胆识和魄力,一方面坚持“造、封、育、管、护”五措并举,以林业项目建设为支撑,不断强化林业生态建设,另一方面,进一步理顺国有林场改革后公益型事业单位与发展产业的关系,坚持“以生态为根基,以资源为推动,以产业促发展”的林业发展“双赢”模式,积极探索实践生态价值转化,在保护一方青山绿水的同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文化教育、体育休闲等产业,有序打造生态林业、智慧林业、科技林业、人文林业,以弘扬“黄柏山精神”为抓手,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不断走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黄柏山稳步推进5A级景区建设,森林覆盖率高达97.43%,活立木蓄积98万多立方米,招商引资30多亿元,总资产超过80亿元,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储备林示范林场、全国十佳林场等荣誉称号。2019年9月23日,在北京展览馆“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上,黄柏山林场因加快推进改革,森林面积持续增加,森林质量不断提高,作为全面启动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的典型代表被选登,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参观。
2018年7月,国家林草局在黄柏山林场组织珍稀植物保护培训
山绿以“敢干”气魄发展绿色林场
敢闯敢试、勇于担当是黄柏山林场人的“敢干”气魄。黄柏山拥有红色基底,1932年诞生了河南省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商城县苏维埃政府,转战于此的红四方面军在这里建立了豫东南革命根据地。黄柏山拥有生态地位,这里是长江和淮河的分水岭,是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生态地位极其重要。经历苦难取得辉煌的黄柏山林场人,通过新一轮国有林场改革,实现了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财政全供“金饭碗”,会不会产生不再为工资发愁的斗志消退?未来务林的方向该如何走?林场班子引导干部职工争当林场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树立“搞好营林就是保护生态”的“山绿”自觉,立足林场林区,以“敢干”气魄发展绿色林场,高起点谋划森林经营,高标准建造美丽森林,高效率转化森林资源,专心致志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把林场建成了绿色低碳产业基地。
高起点谋划森林经营
面对挑战必须改革,体系治理需要敢破敢立。“保护生态、优化生态、利用生态、转化生态”,是商城县坚守多年的绿色发展理念,黄柏山林场按照国家和省市县的林场改革管理办法,结合林场森林资源实际,组织国内森林经营专家和全场精英力量深入山林调研,结合大别山和江淮生态建设保护现实,学习区域内国有林场群的先进经验,制订林场近中期发展规划、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林场对森林经营方案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结合现实修改补充,把重点放在森林培育和森林保护、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队伍建设上,着力大径材培育、森林公园、科研示范、优良树种示范、美丽森林廊道、森林康养等功能区建设,科学规划出11章10多万字的《森林经营方案》,确保2026年前建成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首选地、百姓休闲向往目的地、木材战略储备地和林业科研主阵地。这个方案报到省林业局,一次审核通过,同意林场按照方案经营实施。
《方案》是“真经”,“真经”要真念。黄柏山林场根据经营现状和特点,将林区细划为8个林区、12个林班、212个小班,科学开展森林抚育和少量退化林修复,调整森林结构,改善森林景观,积极培育森林资源,实现森林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林场成立森林资源建设管护领导小组,由场长任组长,班子成员、管护站长、生产科工作人员、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为成员,细化分工,责任到人,遇到难题随时解决。
林场结合森林生态功能,划分保育区、森林康养区、森林样板基地经营区,多功能经营区,依据森林生态安全重要性及森林经营利用方向,划定严格保护、重点保护、保护经营3个经营类型。4年来,林场依据《方案》经营,紧抓季节不失时机地组织林业生产,完成森林抚育7.5万多亩,改培补植造林1.3万多亩,补植、栽植苗木30多万株。
高标准建造美丽森林
“秃岭”变“青山”,“僻壤”变“仙境”。60多年的久久为功,黄柏山林场生成了绿水逶迤,青山相向,草木繁盛,花鸟为邻的田园诗意和森林美景。生态质量就是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环境,新时代的黄柏山林场人以“敢干”的气魄,坚持造林高标准,做好“增量”、“变量”、“质量”三篇大文章,确保黄柏山的颜值美。
科学抚育促“增量”。近4年来,林场弘扬老一代求是造林的传统和方法,坚持自采自育自造的“三自方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建造乡土林、“三砍三留”抚育法,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流域森林近自然经营理念,采取综合施策,不断调整林分结构,使单一的人工同龄纯林逐步调整为异龄复层针阔混交林。定向跟踪实测,开辟黄山松研究科研基地,对黄山松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胸径、树高、冠幅、生物量、中间收获量等全因子进行持续定向跟踪实测监测,形成了填补国内国际黄山松研究空白的《黄山松研究》专著,为培育黄山松人工林,提升森林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林场森林经营经验被国家林草局向全国推广。
筑好防线控“变量”。林场构筑森林底线防线,发挥护林防火指挥部的职能作用,提升专业扑火(消防)队和扑火(消防)预备队能力,加大投资购置风力灭火机、消防车辆,有效提高了应对火灾的能力,力保林场无较大和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发生。林场加大管护力度,发挥森林资源管护职能,形成了场村“四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格局。加大对野生动植物保护、林木资源保护等工作拉网式排查,常态化监管,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盗采野生植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系统,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开展虫情测报工作,不定期检查抽查,邀请市森防站进行检测,提高防治减灾、应急反应能力,严格控制林业有害生物“四率”指标,达到了“一降三提高”的总体要求,有效地防止了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传播蔓廷。
加强管理提“质量”。林场对古树古木编号实施管理,制定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完善保护制度,对所有古树名木进行了编号并设立有专门标志牌,明确责任部门,安排专人管理,严格奖惩制度。全场挂牌、编号古树古木50棵,珍稀古树28株,树龄最长的两株银杏树1300多年。
高效率转化森林资源
深化改革盘活资源。林场传承老一代务林人“宁要人下岗,不让树下岗”的牺牲精神,珍惜近20万亩森林生态资源的功能和效用,通过全方位抚育和多层次开发,发挥森林供氧功能,创下国内负氧离子峰值最高纪录;发挥森林储水功能,每年林区为鄂豫皖蓄积水资源1.6亿立方米;直接带动辖区村民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走出了一条深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林场全面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率,高效率转化森林资源,被国家林草局树为全国森林经营样板基地。
越界租赁扩展地盘。林场突破行政界线,整合区域资源优势,采取生态移民措施租赁、流转周边闲置集体林地、耕地、田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低产林改造、次生林封育,扩大林场规模,培育后备资源,先后与湖北麻城、安徽金寨、本县长竹园、达权店等毗邻乡村建立林区联护体,前移保护防线。通过租赁周边山地,加大造林力度,林场面积扩大了近一倍。
多方合作山川蝶变。区域发展是目标,森林生态是路径,森林资源转化需要有专业知识、有市场经验的林场人,帮助林区规避生态风险,提供技术支持,谋划、规划生态产业布局,创出特色品牌。近几年来,黄柏山林场坚持生态优先原则,逐步扩大建设以杉木、柳杉、水杉为主体的“三杉”速生丰产林,以油茶、茶叶为代表的经济林,以天麻、茯苓为代表的中药材,以山野菜、花卉为代表的特色种植规模,每年实现特色苗木、山野菜等林特产业2000多万元。森林生态资源激活的产业延伸,使林场每年提供临时社会用工1.5万多人次,创造劳务收入1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民吃上生态饭,为助推脱贫攻坚和绿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场活用“苦干”品格打造科技林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黄柏山林场人的“苦干”品格。他们坚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走向未来,新时代的黄柏山林场人不以吃上眼前的“财政饭”自得其乐,而是瞄准“场活”目标,用“苦干”品格使人心向科技林场凝聚,智慧向科技林场迸发,汗水向科技林场浇灌。近4年来,林场围绕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科学培育大径材,建成了以黄山松和杉木为主的国家储备林9.4万亩;与省内外的林业科研院所联合设题科研推广,使科技创新由粗变细变精;加强林区生态自然科普教育,投入资金建设场馆设施,广开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路径,用苦干托举起了林兴场活的不平凡。
科学培育大径材
只有干出的精彩,没有等来的辉煌。优质大径材资源是我国最急缺的资源,亦是世界各国最稀缺的自然资源。改革后的黄柏山林场,改变过去重视造林和采伐利用,忽视森林质量提高;注重培育速生丰产针叶纯林,忽视营造针阔混交林和珍贵树种培育的业态。对现有的4000多公顷黄山松、杉木、鹅掌楸、柳杉人工纯林等森林资源,以优材更替的方式,实施乡土珍稀树种混交和乡土珍稀树种与一般树种混交模式,营造针阔混交和阔阔混交林分,提高林分质量和木材产品,最终培育大径材。经过4年的努力,林场对人工针叶纯林培育大径材,对树种单一的针叶人工纯林调整林分结构培育针阔混交林,对退化人工林抚育更新补植以栎类、枫香、核桃木等珍贵乡土阔叶树种,对低质低效林更新建造珍贵优质乡土混交林,成功摸索出了一套“大树下面栽小树、珍稀乡土混交”的复式造林模式,具有成活率高、保护植被、充分发挥出了林地的效益。黄柏山林场探索的森林可持续经营之路,成为河南省和国家林草局的推广样本。
黄柏山林场是国家储备林建设首批试点单位,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流转社会山场4万多亩,实施森林抚育、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等几十个项目工程。全球环境基金(GEF)组织帮助中国开展自然保护、世行造林等项目,是国家林草局的林场主打项目,“通过森林景观恢复和国有林场改革,增强中国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黄柏山林场主动争取,使国家林草局把2018年度的GEF项目培训安排在林场,并获得了国家林草局的欧投、世界环球基金、国储林建设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使曾经资源匮乏的小林场变成了中部地区的一艘“生态航母”。2020年7月,林场又被国家林草局确定为全国森林经营试点。
科技创新粗变细
激扬的人生,没有一劳永逸,需要朝着诗和远方不断奋发进取。奋进的林场,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向着林兴场活目标不断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黄柏山林场深知,未来的竞争,拼的是实力,比的是创新。林场领导主动走出山外,真诚招引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河南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实施林业科技项目合作和校地科技合作,使黄柏山林场成为省内外科研院所的科研实验基地、院校实训基地。2020年7月,国家林草局把“中国森林可持续管理提高森林应对气候变化能力项目”和“珍稀优质用材林可持续经营项目”科技推广放在林场,直接将课堂设置在黄柏山营林现场,让来自中国林科院、北林大、河南农大等单位的10多位林学大家,结合黄柏山林场森林经营的新科技、新方法,向来自福建、广西、海南、河南等10个中南部省区的百余基层林场技术人员辅导,从生物多样性、生态效益、经营效益、树种配置、碳汇等方面进行研学性教学,有效地推进了项目的实施与创新。
活场之路,科技铺就。林业技术推广是林场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赢得林场转型发展的主动权。4年来,林场与北林大、河南农大林学院、信阳农林学院深度合作,将学院的教学科研与林场生产部门森林经营交会对接,围绕林业生产急需和关键技术,设置“黄山松抚育间伐综合试验”、“杉木速生丰产林试验”课题重点攻关,用林业科技成果促进林场森林经营,有效提升了林场森林经营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了森林经营的科技含量。场院合作给林场培育出了一支不走的森林经营技术人才队伍,林场支持他们向上申报项目,给予配套资金搞基础性技术研究和成果推广,使徐玉杰、黄黎、郑天才、李孝和等20多名职工结合工作研究,相继在《林业科技》、《河南林业科技》等林业学术期刊发表了《黄柏山林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索与思考》、《黄柏山林场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探析》等20多篇主题科研文章。
人富凭“实干”作风塑造文化林场
求真务实、脚踏实地是黄柏山林场人的“实干”作风。林场多相似,文化各不同,“中国有个塞罕坝,中原有个黄柏山”的战略定位,要求黄柏山林场人耐住寂寞,围绕“人富”目标实干兴场,在生态和文化建设方面下慢功夫、真功夫,塑造具有黄柏山特色的文化林场,着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黄柏山精神”弘扬为抓手,纵深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工作,创建出被县、市、省、国家认定的生态文化教育基地。
创立黄柏山生态文明教育中心
弘扬大别山精神魂,共筑黄柏山腾飞梦。2017年,在科学宣传弘扬中,人民日报刊发《牙缝里省出来的人工森林》、河南日报长篇通讯《青山不老》引起强烈反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同志批示:《青山不老》真实记录了黄柏山林场职工用理想和汗水谱写绿色新篇章的奋斗历程,培育的“红色”和“绿色”财富可贵,全市人民要认真学习黄柏山精神,加快建设生态经济先行区,为中原更加出彩作出信阳贡献。商城县委深入学习批示精神,作出学习“敢干、苦干、实干、巧干”黄柏山精神的决定,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相继深入林场,宣传黄柏山精神,在全国林草系统特别是河南省掀起了学习“黄柏山精神”的热潮,一些与林场有合作业务的院校“近水楼台”,组织师生进驻林区学习实践黄柏山精神。
“如盐在水”施教,方能“如鱼在水”见效。黄柏山森林公园和林场顺应社会需求,腾出两排办公房,梳理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纲要,挖掘林场建设史迹,精心布局建设黄柏山主题展馆、生态文明建设展览馆,打造滴翠湖森林沐浴区、小林海、狮子峰、李贽书院等教学点。林场以校地合作的形式,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共建黄柏山精神研究中心,宣传黄柏山“四干”精神,体系开发高校师生深入林区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研学的教育教学课程。同时,为森林公园和林场建言献策,为创新发展提供学术支撑。黄柏山森林公园和林场相继为武汉轻工大学、河南农大等高校建设实践基地,开办“林间课堂”,丰富了高校的研学内容和研究课题。林场面向全国举办“黄柏山精神”征文大赛,700多篇参赛作品,给这座又红又绿的黄柏山,赋予了新的生态文化内容和生态文明内涵。
2020年9月21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黄柏山林场共建实践基地揭牌仪式
创编实用型生态文明系列教材
国有林场是生态林业建设的主体,也是弘扬传播生态文化的主场。4年来,黄柏山林场新一届班子全新规划,紧紧依托林区群山连绵,如诗如画的优势,广泛传播植树造林、森林与健康知识,让社会大众进行森林生态文化教育专业培训,有效提升了林场管理者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了公共生态文化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林场的社会影响力。
林场结合黄柏山精神的宣传和弘扬,组织编写出版了一部优秀的林场志。他们以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原有场志基础上,进行高质量地编写提炼,真实详尽记述再现林场历史现状,以通俗朴实的语言满足各个层次的阅读者,以照片、图、表等直观方式再现,使读者身临其境;组织全国林业和省市党建、社科专家学者,集中研讨黄柏山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以黄柏山精神为载体,聘请报告文学作家桂诗新为黄柏山立传《大别山的绿脊梁》。既给黄柏山精神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又不断地提升了黄柏山林场的美誉度、知名度。
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教培基地
“小林场也要办大事”。黄柏山把“三代”林场人凝成的“四干”精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在黄柏山林场的转化支撑,立足“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目标,通过与各级党校、干校、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联合,研发创办生态文明教育的系列“林间课堂”,不断丰富拓展生态观念教育、生态科普教育、生态道德教育、生态法制教育、生态审美教育、生态体验教育“六位一体”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内容,聚力将黄柏山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打造成国家级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基地、生态文明理念的传播基地、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基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基地、生态文明成果的展示基地、生态文明知识的科普基地、生态文明教育的研学基地。
近几年来,公园管理处和林场领导班子多次向县、市、省报告,向河南省和国家林草局专题汇报,谋求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管理部门的政策、经济支持,多方联动,统筹规划,在林场创建集生态文明建设展览馆、大别山动植物博览馆、学术交流暨培训中心为一体的生态文明教育培训综合体。林场开设教育课堂,主任纪道宝、副场长洪菊等场领导分别备课登台,向主动到林区接受生态文明教育的师生和游客授课辅导。林中做院校,林下设课堂,受到周边高校垂青,纷纷与林场合作延伸“马院”教育教学范围,专为师生实施生态文明实践教育。
星星之火已成燎原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围绕“黄柏山精神”弘扬推广的黄柏山生态文明教培基地已经成型,使黄柏山林场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林业部门的支持和关爱,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教培基地的中部地区“两山理论”教育培训中心已现雏形。2020年8月,信阳市委编办批复成立黄柏山生态文明教育中心,按县属正科级单位配备班子成员和事业编制。林区发挥黄柏山生态文明教育中心作用,注重搞好教员主队伍,守好课程建设主阵地,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树立了一面生态文明教育的鲜艳旗帜。
林强靠“巧干”本领建设智慧林场
科学求实,开拓创新是黄柏山林场人的“巧干”本领。新时期,黄柏山林场改革编制体制变化、工作节奏加快、使命任务加重,给林场林区治理和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带来了许多新挑战,他们着力能力素质学用结合,靠“巧干”本领建设智慧林场,建成了中部林区的智慧林业应用基地。近4年来,黄柏山围绕“林强”目标,将林场生态经济与森林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双推进,管护实现智能化,稳步推进5A级景区创建,走出了一条生态惠民的林强之路,每年50多万游客慕名游览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链条增粗延长,产业附加值不断增加,实现社会总收入3亿元。
林旅设施建设双推进
《商城县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财政、交通、水利等职能部门支持黄柏山林场和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将林区内的防火道路建设按照行政区划,纳入相应的县区农村公路建设规划。《林场森林经营方案》明确,加强各管护站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护设施,修缮区内巡查道路,配备交通工具。近4年来,林场结合林区经营建设,深挖森林旅游和森林康养资源,累计投入7亿多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整合森林文化旅游,扩建提质景区景点,使森林旅游产业进入到全方位、快速度、大发展的崭新历史时期。
夯实林区基础,建设林旅设施。黄柏山林场抢抓国家和河南交通提质建设机遇,构建出了林区的交通动脉。林场结合林区经营管护和旅游开发,多渠道投资相继完成了二窑驿站至息影塔10公里旅游干道的改造加宽工程、法眼寺至黄柏山大瀑布旅游步道建设、天池至森林广场和生态定位观测站5公里新建道路、黄柏山大峡谷入口停车场15000平方米场地硬化和车道硬化工程,新建了长20米、宽11米的周老湾跨河大桥,改建了旅游服务中心和公园内生态停车场建设。
加快林旅双融合,不忘农村同步走。黄柏山林场是河南省唯一实行场辖村管理模式的国有林场,下辖6个行政村1727家农户6469人。近4年来,林场结合林区景区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整合投入涉农1400多万元,护砌河道岸坡300多米,硬化村组道路30多公里,修建桥梁、水塘、拦水坝20多座。投入专项资金,打造出了枣树塝村涂湾组、百战坪村周老湾组等美丽乡村示范点。林场农村和林区、景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使生产生活条件随之改变。
倾力创建5A级景区
同一座山、同一个文脉、同一种底色。黄柏山林场跨区合作,与安徽省康王寨林场优势互补,抱团创建国家5A级森林旅游景区的规划正在加速推进。商城县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资源优势,加快黄柏山景区5A级景区创建,规划建设黄柏山等5大精品民宿集聚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林场珍视改革定性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成果,自觉转型为国家提供良好生态资源,向人民群众谋求生态福利,联手北京慧谷旅游规划设计院,全力以赴创建5A级旅游景区。北京慧谷规划集聚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旅游规划、景观设计等领域的高级专家,先后打造出了大连小黑山风景区、苏州创建古城旅游示范区、大长山岛饮牛湾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的总体策划和精品设计。2017年,双方协作黄柏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体规划设计和申报工作,精心设计和稳步推进的成效,受到商城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组建森林公园管理处,统一整合资源,统一规划蓝图,将其作为推动全县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打造全域旅游的重要发力点。
近几年来,管理处紧紧围绕创建5A级景区目标,与旅游公司通力合作,在工程项目方面,践行“一线工作法”,投资2亿多元,提升改造景区内部交通道路,新建扩建景区景点,提升森林生态旅游和康养接待设施;景区宣传方面,先后举办了“黄柏山狮子峰旅游区2018国际旅游小姐湖北总决赛”“首届中国·黄柏山国际摄影大赛颁奖典礼暨黄柏山国际摄影展”,捧回了“河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景区”、“中国生态氧吧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健康养生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等荣誉。
林区管护实现智能化
坚守初心,勇担使命,黄柏山林场人64年共建一片林,森林群落结构优化,生态功能稳定,景观特色明显,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环境服务功能可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和区域公认的强林大场。今天的黄柏山林场人珍惜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和厚实的林区经济基础,在科学经营森林和森林公园充分自主经营的基础上,实施严格的管护制度,装备先进的监控指挥系统,建设科学管林、预警响应、应急处置机制,实现了林区管护的智能化和高质量。
依托现代技术,打造智慧林业。黄柏山林场建成了林区资源和公园动态管理的智能化监控指挥系统,指挥中心与投放在森林中的智能自动探测设备上下联动,实时衔接,动态观测森林生态发展,积极预防森林防火防病虫害,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切实提升科学管林、预警响应、应急处置能力。林场充分发挥人力防控与现代装备预警监控的作用,确保不出现森林火灾。林场加强基层职工现代信息技术和林业“互联网+”应用,确保“森林防火数字化监控预警系统”运行正常,森林火灾监测覆盖率达到95%以上。
林区森林生态资源管护智能化,使黄柏山林场林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健康持续,金钱豹、果子狸、猪獾、金雕、娃娃鱼等珍稀野生动物的身影常在林间出没。专业机构调查监测研究表明,林场内分布种子植物共406种,共有各类野生动物371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全场森林保护的生物多样性每年产生价值7000多万元。
盎然绿色成为林场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良好生态成为林场幸福生活的常态!胸怀“敢干、苦干、实干、巧干”精神的黄柏山林场人,从这个精神地标出发,紧紧围绕第十九届五中全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精心谋划布局“十四五”,着力国家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建设提升,谋求黄柏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攻坚黄柏山5A级景区建设,强化林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系统修复治理公园公路沿线和林场林区生态,奋力创建现代国有林场,创造一个当之无愧的生态文明建设新传奇。
选自《中国林业产业》杂志第12期
上一篇:经济林:产业兴旺托举乡村振兴
下一篇:江西油茶产业确定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