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自古就以芙蓉花而闻名,花木栽培已有300余年历史。目前,全省花木产业年综合产值600亿元。
《湖南省花木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将花木产业正式列入湖南林业“五大千亿产业”,与油茶、竹木加工、森林旅游与康养、林下经济等重点产业齐头并进,合力推进生态惠民,实现湖南林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调研确定发展规划
湖南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夏艳萍介绍,目前全省花木种植面积11万多公顷,年直接销售额140亿元。
2020年,湖南省林业局以龙山县百合产业为切入口,对全省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建议等进行了深入调研。
调研表明,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便利的区位优势使得湖南花木产业由传统单一的花木种植和园林绿化,向花木精深加工、药用食用、观光旅游、休闲养生、配套服务等转变。观赏苗木规格与类型齐全,品种较多,且产区分布相对集中,为湖南花木产业规范、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正是基于此,我们组织编制了发展规划。当前,湖南花木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正着手建设高质量花木产业、市场流通、花木文化与旅游、科技支撑四大体系,以确保规划实施。”湖南省林业局局长胡长清表示。
从“三带”向“五区”延伸
经过多年发展,湖南花木产业基本形成了三大产业带。
“百里花木走廊”产业带,以长沙县、浏阳市、长沙市雨花区、株洲市石峰区、湘潭市岳塘区为核心,种植面积3.33万公顷;食用与药用花木产业带,以邵阳、怀化、衡阳、湘西为中心,其中有全国生产规模最大的金银花原生态种植区隆回县,全国百合集中种植区龙山县等;城郊花木产业带,包括湖南省森林植物园、长沙浔龙河花卉小镇、湘潭盘龙大观园、常德桃花源景区、浏阳大围山森林公园等。
在“三带”的基础上,全省正着力构建“五区”总体布局。
观赏花木产业区以“百里花木走廊”和G319沿线为中心,包括长沙、株洲、湘潭、益阳、常德花木产业带。区域内,保持原有产品优势与特点,进行升级与优化,逐渐向精品化和花卉旅游、休闲等综合经营转型。
食用与药用花木产业区以邵阳为主,衡阳、湘西、怀化、娄底、永州等为辅,培育一批花木深加工企业,开展金银花、百合、丹皮、玫瑰、黄花菜、菊花、迷迭香等食用药用花木加工生产,打造隆回金银花、龙山百合等花木特色县。
珍稀特色花木与盆景产业区包括张家界、湘西自治州、常德、永州部分地区,重点开发红豆杉、楠木、七叶树、苦苣苔类崖壁花木、珙桐等特色珍稀乡土花木,大力发展金弹子、黄杨、赤楠、火棘、蚊母、罗汉松等树桩盆景,以武陵石及武陵源特有文化为特色的山石盆景。
湿地花木产业区以岳阳、益阳、常德、长沙等为主,重点发展湿生乔、灌木和湿生花木,湘莲、芡实等水生食用与药用花木,以及抗污、吸污等功能型花木。
彩叶植物与草皮产业区以郴州为重点,建设亚热带彩叶植物区,选育本土彩叶资源,引进新优彩叶树种,树立彩叶植物品牌;开展复合草皮、生态草皮及草种的生产。
四大体系催生万紫千红
在谋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新业态模式纷纷涌现,正好契合了湖南林业构建四大体系引领花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想。
培育高质量产业体系,即建设花木科技产业园,形成“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的生产结构模式,推动产业整体提质升级;实施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建设,逐步实现花木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精品化、特色化发展。
在浏阳,以柏加镇为代表的“中国花木之乡”,已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花木交易集散地和种苗繁育基地;在长沙县,以安沙花卉示范园为代表的花木科技产业园,完成了集育苗、种植、销售、绿雕园艺于一体的产业体系转变,随着“星航农业”“汇臻农鲜切花”等一批龙头企业的不断壮大,将实现“示范全省、引领中部、影响全国”的花卉产业综合园区的发展目标。
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即构建三级市场体系,建立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推进花木物流与服务体系的标准化管理与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实施花木品牌战略,创建花木著名商标、申请地理产品标志。
长沙红星花卉市场是全省最大的花卉市场,“十四五”期间将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花卉大市场;以苗木通、苗多多为代表的一批新型苗木电商服务平台逐步建成,形成线上交易市场。
繁荣花木文化与旅游体系,即深入挖掘消费市场,积极引导大众花木消费,促进消费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鼓励花木文化创意服务,广泛开展花木文化推广活动,深入挖掘花木文化内涵;推动花木产业与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等融合发展,推广花木观赏、花木采摘等特色旅游。
强化科技支撑体系,即加强花木种质资源培育,建立湖南特色花木种质资源库,加强新品种选育与品种权保护,建设花木研发平台,着力引进、研发、推广花木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将花木主导品种和配套技术推广应用到生产中,提高成果的转化率和花木企业对科技的吸纳能力。
“我们还将为湖南花木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保障、政策保障以及资金、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保障,确保‘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和如期实现,确保‘千亿产业’的目标如期实现。”胡长清满怀信心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