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林长会议成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深化新一轮林长制改革部署,强化督导协调,优化项目政策保障,深入联系点服务林长巡林调研,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履职尽责,同心协力促进“四链条”联动助推林长制改革走深走实。
一、压紧责任链条,提升治理效能。
强化领导建章立制。由县级总林长牵头,组建由25个职能部门组成的林长制成员单位。由泾县林长办研究出台《泾县林长制联席会议制度》、《泾县林长制工作督察制度》、《泾县林长制考核办法》、《泾县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等“六项推进制度”,并分解落实成员单位具体任务清单,压实责任链条。
注重实效落实责任。泾县各成员单位分别落实一名科级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协助县级林长参与生态功能区巡林调研,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推行林长制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县委组织部、目标办结合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将林长制实施情况纳入县直部门和干部管理考核内容,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宣传典型营造氛围。泾县县委宣传部常态化开展林长制改革社会宣传,加大成员单位先进典型宣传力度,多次在国家级媒体推介全县林业改革发展典型案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林长牵头调度、部门协同联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各成员单位巡林调研达200余次,协调解决全县林业保护发展重点问题80余件。
二、拧紧保障链条,优化发展环境。
落实项目资金。泾县财政局设立林长制专项经费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今年以来,县级财政投入林业“五绿”项目资金3165万元,重点用于资源管护、生态修复、林特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建设。
规划政策保障。泾县发改委配合谋划“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林业保护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导国有林场申报国家储备林及研学中心等项目立项工作;泾县林业局优化林业发展环境,牵头制定出台《泾县加快林业特色经济发展 助推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加大鼓励培育林业新型经营主体政策支持。
加强队伍监管。泾县人社局精准抓实林业公益性岗位监督管理,实行生态护林员季度巡查机制;泾县民政局积极协助核准成立全省首家惠农狩猎协会,建立驱兽护林护秋长效机制;泾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林业等部门落实野生动物市场管控措施,做好禁食野生动物处置工作。
三、绷紧管护链条,筑牢生态屏障。
推进平安森林建设。泾县林业、应急、气象等部门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模式打造森林消防强军,建立专业化、半专业化森林消防队伍7支,建成安徽省首家森林消防技能实训基地,创新“气象+生态”模式,实时监测发布森林火险等级预报专报,筑牢森林“防火墙”。
生态修复提质提效。泾县生态环境分局通过水墨汀溪、幕溪河负氧离子监测站动态掌握生态环境数据,用“富氧”为“康养”发声,泾县水利局探索创新“河长制+林长制”,把河湖周边生态修复保护作为工作重点,实施河湖景观生态廊道改造升级工程。
探索“管理+检察”机制。泾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积极配合林业部门结合森林公安转隶,及时出台 “一林一警”实施方案,探索实施林业重大疑难案件会商机制,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科普教育助推护绿。泾县教体局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生态保护行动,榔桥镇中心小学与小溪国有林场搭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劳动实践基地,引导学生植树护绿,与认养的果树共同成长。
四、扣紧发展链条,实现生态价值。
公司化助推林产业。泾县委办、政府办、发改、国资委等部门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国有林业发展公司组建工作,统筹整合县内国有森林资源11万亩、评估值超10亿元,打通“两山”转化路径。
创新碳汇林业模式。泾县生态环境分局协调探索实施精选、细造、严管“三步法”推进“碳中和”林建设,县农行、建行部门分别与县国有林业公司、泾县兆林木材加工厂签订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协议,实现安徽省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第一单。
实施“联系点+项目”机制。泾县乡村振兴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协调申报国有贫困林场项目等发展项目4个、统筹建设用地40亩用于皖南泾县森林生态科普研学基地及野生动物园项目建设,县交运局将国有林场14.7公里林区道路纳入农村四好公路网建设,扩面延伸村组道路40公里,打通国有林区“梗阻路”、“断头路”。
融合林旅产业发展。泾县文旅、农业农村、招商等部门依托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加大林地“三权分置”改革力度,整合盘活景观资源,实施“双招双引”推进森林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发展,成功打造水墨汀溪、月亮湾等3A级以上生态景区1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