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冀北山区的隆化县,平均海拔750米,群山绵延、沟谷纵横,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曾是河北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自2002年起,生态环境部定点帮扶隆化县,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产业、项目等优质资源持续不断输入,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年来,曾经贫瘠的隆化县早已变了模样。一条条水泥道路纵横交错、一栋栋新房错落有致、一项项富民工程落地生根……近日,记者走进隆化县,记录下这20年帮扶带来的改变和希望。
温暖,二十年定点帮扶接力续振兴
数九隆冬,燕山深处的河北省隆化县七家镇温泉村里却是暖意融融。
“走,到我的农家院看看,最好你们也去池子里泡泡,我们这的温泉那可是远近闻名。”村民李瑞银经营着一家二层楼的农家院,快人快语又热心肠的她拉着记者径直走进了自家小院,“我是2017年开始做民宿的,一年能赚10多万元,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村民们“热气腾腾”的日子里,生态环境部的定点帮扶功不可没。
自2002年起,隆化县这个山沟沟里的贫困县,就成了生态环境部历任领导最为牵挂的地方,多位部领导先后20余(次)到隆化调研指导,选派8名优秀干部挂职帮扶,帮助隆化县协调解决了一大批难题、谋划干成了一大批实事。
2015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累计支持隆化县各类资金10.97亿元,重点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环境治理、农村环境整治、水和大气污染防治等42个项目,覆盖了全县所有乡镇、街道。7个帮扶工作小组,全力帮扶47个结对村,直接投入资金4300余万元,协调引进各类资金1.72亿元,实施产业项目50余个,为隆化县绿色发展提供了支撑保障。
以热血赴使命,以行动践诺言,20年来,帮扶干部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一代代生态环境人与隆化县四十五万百姓携手同行的初心不改,与隆化县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乡村振兴前进的步伐不停,2021年隆化县成功创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如今,定点帮扶这个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里。”生态环境部派驻隆化县挂职干部、隆化县委常委、副县长高锋亮深感责任重大,“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起点,我们将持续深化定点帮扶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举措‘三个转变’,不断推动定点帮扶再上新台阶。”
改变,生态环境更美群众日子更旺
隆化县位于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高标准建设好、保护好这里的生态环境,成为生态环境部定点帮扶的重点之一。
在生态环境部、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承德市委市政府倾心帮扶大力支持下,2018年来,隆化县使用生态环保专项资金5.45亿元,本级筹集资金5.73亿元,先后实施了武烈河源头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等一批环境治理工程;建设郭家屯等乡镇污水处理站6座,有效减少了污染排放总量;充分利用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农村污水治理试点县的有利契机,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61个村生活污水实现有效治理,357个村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市场化集中收集、转运、处理;累计完成72家“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
高锋亮介绍说,一任接着一任干,隆化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这里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320天,出境水全部达到三类以上标准,森林覆盖率位列河北省第三位。今年截至12月20日,县域PM2.5平均浓度2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地表水国省考断面和县城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保持100%;全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分别达到100%。
改变的不仅仅是生态,更是百姓日渐红火的日子。
虽是寒冬,但走进茅荆坝镇团瓢村智慧农业生态观光产业园区里,各类蔬菜长势喜人,种植大棚内春意盎然。这个占地300余亩的园区,采用“智慧+生态”高效种植模式生产有机农产品,通过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入股分红、自主创业等4种模式带动当地10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
不仅仅是智慧农业生态观光产业园,在生态环境部以及河北省相关部门的帮扶下,团瓢村还先后建成了肉牛养殖场、草莓园、山楂园等生态农业产业项目,昔日的国家级贫困村成为了“有机产业扶贫示范村”。
“隆化县具备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基础。我们在帮扶中,因地制宜,引进实施‘丰田隆化可持续发展乡村项目’‘蚂蚁森林河北省隆化县滦河上游造林项目’等生态帮扶项目。”生态环境部驻隆化县茅荆坝镇兴隆营村第一书记罗楠,还兼任着茅荆坝镇党委副书记,“2016年起,生态环境部对茅荆坝镇开展定点帮扶工作,初期对团瓢村、田家营村、兴隆营村、天义沟村4个村进行定点帮扶。2021年,生态环境部将茅荆坝镇及团瓢村选为生态宜居美丽村镇试点,将全镇纳入帮扶范围。”
不仅要组好兴隆营村驻村帮扶工作,还要协助茅荆坝镇谋划推动乡村振兴工作。这也是罗楠兼任茅荆坝镇党委副书记的原因之一,“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村镇试点为契机,茅荆坝镇将‘三镇同创’作为抓手,即创建温泉旅游名镇、创建现代农业强镇、创建生态宜居小镇,尝试摸索北方山区乡镇生态振兴示范的新路径。”
希望,一批“造血”项目落地生根
“近年来,温泉村重点实施了集中供暖、集中供温泉水、集中供自来水、集中污水排放的‘四网合一’工程,开展民居改造、村庄绿化、环境综合整治、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等工程,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委委员王小平说,村庄美了,游客更多了,温泉村的“温泉产业”越做越大。目前,全村有192处房屋,其中120处经营起了民宿,每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全村民宿经济总收入达1100万元,户均收入约10万元。
行走在温泉村,宽阔的柏油路蜿蜒前伸,一座座农家院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靠水吃水”到“靠水生金”,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如今的温泉村,正孕育着勃勃生机。
温泉村是“七家—茅荆坝”区域乡村生态振兴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隆化县将这一区域作为“两山”转化乡村生态振兴样板示范区,坚持生态引领、组团集聚,积极推进创建工作,示范区内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四季草莓到农旅融合,从温泉民宿到文旅康养,产业与旅游的完美结合,让这片土地上的农民有了扎根的家业,增收致富得到有效保障。
“茅荆坝镇的生态农业产业、七家镇的生态旅游产业都是隆化县推进‘两山’转化的生动实践。”高锋亮介绍说,近年来,隆化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转化典型案例。
隆化县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旅游”惠民模式,以国家4A级景区董存瑞烈士陵园红色教育基地为核心,以南北旱河水景观、伊兴公园、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等绿色景点为支撑,热河皇家民族风情体验项目等为补充,初步构建形成了“红、绿、皇”特色旅游发展新格局;探索“清洁取暖与生态宜居”惠民模式,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整治人居环境,推动清洁取暖示范建设,让老百姓过上了清洁温暖过冬的好日子,也蹚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上一篇:重庆荆竹村:生态底色添旅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