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成片、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在贵州这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高原农业省份,近年来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喜见零散的田地团成大块,灌溉、排洪、机耕道等设施越发齐全,联合收割机、无人机上山下田,农民种田意愿越来越高,一幅幅现代农业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2012年以来,贵州粮食产量连续稳定在千万吨以上。贵州“多山少田”的现实让产粮总量难与产粮大省媲美,不过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宜机化改造等,粮食自给率进一步提升,贵州人的饭碗也端得更稳。
破碎田地连成片
地处武陵山深处的贵州省思南县大坝场镇尧上村,是一个人均耕地较少的传统村落。村民分散居住在山坡上,耕地相对集中在一个坝子里,这坝子过去并不平整,田块高低错落,村民都说耕种不便,“过去沟沟坎坎、上上下下,犁田耙田、栽秧打谷,费力得很!”
2022年下半年开始,这一片开始发生变化。过去涉及250户的584块小田块,如今已经平整成为120块大田块。思南县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处负责人田兴勇介绍,大坝场镇尧上坝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面积为1100余亩,总投资1200万余元,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机耕道、灌溉渠、输水管、农机下田口、排涝渠等。
贵州省榕江县车江坝区高标准农田里种植的油菜
山脚下的土地连成一大片,机耕道纵横交错,沟渠相互连接,挖掘机忙着清理和填满,村民用手推车运输水泥。目前项目建设已进入尾声,等着沟渠和输水管道完工,该项目就将进行评估验收。
同样在武陵山深处的贵州省石阡县龙井仡佬族侗族乡水塘村,2022年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让山间破碎的田块连成一大片。项目实施前,大大小小的田块有138块,实施后整合成了63块。村干部介绍,今年打算与公司合作发展特色大米产业。
在石阡县本庄镇乐桥村500余亩的稻油轮作坝区,成片的油菜花竞相开放,机耕道、灌溉渠等设施一应俱全。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高原上的田地俨然有了平原的开阔,冬春时节是油菜花的海洋,夏天这里将会变成一片绿油油的“稻海”。
“过去插秧子、收谷子,都很费力,高一处矮一处,山沟沟、茅草坡。如今是山水田园风光,春天油菜花海、秋天金色稻浪,吸引不少城里人!”贵州省湄潭县黄家坝街道牛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世强如此感叹。牛场村实施了2000余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把分散的田块聚合到一起,既方便耕种,又形成了乡村旅游观光点。
2022年以来,贵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建成了高标准农田266.2万亩。在建设机制上,贵州探索行业专家、镇村两级和村民“三方共建”机制,通过以工代赈引导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督。
“每天可以挣到200元工资,建好了还可以把庄稼种得更好。”贵阳市修文县阳明洞街道营官村村民汪朝军难掩喜悦之情。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贵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带动5万余名农民就业增收,发放农民工劳务报酬8.2亿元。
大小农机开进田
山地和丘陵地形占比达92%的贵州,要推广使用大中型农业机械难度较大。因此,近年来,贵州更多聚焦耕地的宜机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为重要抓手。
“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在我们的耕、种、管、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过去巴掌大一块田,一头牛进去都跑不了两圈,更不要说旋耕机、收割机了。”石阡县本庄镇乐桥村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安明说。
眼下正是春耕时节,王安明很是忙碌,他一边在合作社检修农机,一边和村民对接育秧的情况。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机、育秧生产线……在他的专业合作社里,摆放了大大小小的农机。他指着一台专门用于喷洒农药的无人机向记者介绍,购买时大约6.5万元,政策补贴直接一次性到位1.2万元,再加上他的专业合作社属于市级示范社,因此会再得到原价30%的补贴。
农机进田,农活提速。王安明说,用一台五排种子箱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一台机器一人操作一天可以播种20亩,11个人工一天下来只能完成3亩。通过无意间观察到的“人工模式”和“机种模式”,王安明有了直观感受,“种粮食要看你怎么种,农民当老板还真的不是梦!”
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道坪镇高坪司村,数台大型旋耕机在两天时间内完成了145亩耕地的翻犁作业。道坪镇副镇长杨涛对记者说:“一年前,眼前这一大块田还是145块‘巴掌田’。过去由于排水不畅,不少田块成了洼地,顶多种植一季水稻。”如今,得益于高标准农田项目推动,145块“巴掌田”被改造成宽度最窄16米、长度最短96米的21块大水田,并配建机耕道、下田通道、排水沟和灌溉沟,为实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适用于平原的农机,不一定适用于山区丘陵地带。为破解这一难题,贵州组建了农机研发制造联盟,围绕粮油作物生产急需农机具开展研发。其中,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与贵州省农业农村厅签订协议,承担了研发任务。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农机事业部部长张志诚介绍,2022年公司根据贵州山区丘陵的特点,针对水稻、油菜、玉米、大豆等种植的薄弱环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技术等方式,合作研发了水稻钵苗播种机、水稻钵苗移栽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播种机等产品,目前已在龙里县、长顺县等27个县应用。
贵州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2022年比2021年提高2个百分点。2022年末,贵州省农机服务组织达640家,同比增长16.18%,全年完成农机作业4100万亩次,建成20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田。
农民种粮有意愿
由于单产低、效益差等多原因,贵州山区农民过去自发种粮的积极性不算太高。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逐步实施,以及农机技术、种子、人才等方面加持,越来越多的农民种粮有了积极性。
“以前的田,爬沟上坎,一丘(方言,意为一整块)田只能站得下一头牛和一个人,得一季谷子要费不少力,没人愿意种!如果遇到一场大水或者几天大旱,一年到头一颗都没得收!”湄潭县黄家坝街道牛场村54岁的冷远强对种地感触很深。“挼泥巴”(方言,意为种庄稼)几十年,他对种庄稼算是吃透了。
冷远强家原本只有1.2亩水田,看着这两年种庄稼的条件越来越好,他又租了6亩。他说,过去没人愿意种田,有的村民家里的田想免费送都送不出去,现在情况变了,一亩一年的租金从200元涨到800元,家里但凡劳动力还能干得动,都想办法把自己的田种好。
已经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的田块,油菜花开得正盛。到了四五月份,这里就将是成片的秧苗铺满稻田。稻油轮作,土地不闲。在田间地头碰到的几位老农,“一说起种田,以前真的是厌烦,现在大家是真的都愿意种。”
“现在大多数村民不用买米买油,山泉水种的,味道也好!”冷远强害怕自己方言语速过快而记者听不懂,特意放慢语速强调一番。牛场村气候湿润、光照充足,适宜种植水稻,村里打算发展规模化种植。油菜产量不大,但完全够村民自家食用,一亩油菜产量300斤,可以榨油大约120斤。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谯家镇符家寨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有灌溉渠1400米,9条共计长6公里、宽3.5米的机耕道,以及90厘米宽的生产便道8000多米等。村干部和村民都认为,通过改造和完善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原来1000多亩农田的耕种标准,而且还激发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农田“高标”,农机高效,农民意愿也跟着高涨。贵州省余庆县龙溪镇田坝村粮农刘菊配,便从中尝到了甜头。这两年,刘菊配的稻田在土地翻犁、插秧、收割、烘干等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这四项成本加起来一亩地也就300元,成本大大节约。”刘菊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过去雇佣人工来计算,翻犁一亩地要200多元,插秧一亩地要200多元,收割一亩地也要200元以上。依托优良的生态,刘菊配种水稻瞄准有机、特色方向,去年收获的5万斤大米,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几个月内便销售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