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融媒 > 行业动态 >

黄山模式:“茶花草鱼”的村集体经济

发布时间:2023-05-10 18:22:01  来源:林草价值网链

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聚焦3.1万户7.9万名脱贫群众稳定增收,精耕“徽茶、菊花、中草药、泉水鱼”等特色产业发展,投入6.69亿元发展到村产业项目1604个,带动脱贫群众户均增收3500元。截至2022年底,黄山市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总额4.4亿元、同比增长75.3%,50万元以上强村占比超50%,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7万元,同比增长13.4%。


茶产业是皖南山区的农业主导产业,对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末,全市茶叶产量4.5万吨,一产产值46亿元。现有规模以上茶叶加工企业65家,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规上企业11家。拥有省级家庭农场15家,省级示范合作社25家,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19家,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华老字号2个,均居全省首位。另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1个、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4项,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积极构建“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茶农”利益联结机制,对脱贫户的茶叶鲜叶高于市场收购价的10%左右,出列村建成1个茶鲜叶交易网点,脱贫户人均发展2亩良种茶园,带动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黄山贡菊是黄山市传统名产,与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2022年末,全市菊花种植面积9.48万亩,综合产值33亿元。建立菊花脱毒苗绿色栽培示范点48个,示范面积1000亩;市县两级举办现场培训观摩活动近10场次,累计培训菊农近800人次。同时,积极探索“菊花+”新模式,发展菊花+旅游、菊花+康养、菊花+会展等新业态,实现菊花一产产值3008万元,全产业链综合产值1.8亿元,菊花产业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为3:1。成功打造赏友花业数字智能化绿色工厂,实现产能250万吨。建立“企业+基地+农户”和“企业+经济组织+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联结、股份联结、劳务联结等模式实现“家门口”就业,直接带动从业人数1057人,辐射带动周边人数793人,人均年增收1.03万元,菊花产业从业农民收入高于所在区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新安医学的发源地,黄山市所辖祁门县还拥有“中国御医之乡”之美誉。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加快推动新安医学传承创新发展。聚焦中药材产业,在出台政策、投入资金、发展模式等方面做好要素保障。结合该市丰富的林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林+”经济模式,全面推进林下中药材种植产业向纵深发展。截至2022年底,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8.5万亩,总产量2.65万吨,一产产值14.9亿元。中药材龙头企业23家,二产产值5.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38.6亿元。现有中药材种质资源圃1个、国家稀缺中药材种子育苗基地1个、道地药材种苗繁育基地5个,有机认证基地12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6个、国家特色产业强镇2个。全市拥有国家林下(中药材)经济示范基地2个,中药材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1个。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累计投入衔接(扶贫)资金3746万元发展中药材种植,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人均增收3216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00余万元。


该市山泉流水养鱼和徽州臭鳜鱼产业历史悠久,素有“山泉流水养鱼之乡”和“臭鳜鱼之乡”之美誉。目前,全市共有山泉流水养殖塘口10574个,综合产值突破5亿元。培育泉水鱼品牌5个,注册泉水鱼商标7个,建成泉水鱼体验馆和鱼博馆各一家。攻关土著鱼类繁殖难点,掌握光唇鱼、马口鱼繁殖技术主体12家,年育苗超1.2亿尾;光倒刺鲃人繁成功,出苗45万尾,系全省首次。臭鳜鱼产业通过开展鳜鱼养殖模式攻关、推进臭鳜鱼标准化生产、扩大品牌宣传推广、强化政策扶持等系列服务形式,多点发力推动徽州臭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打响徽派食品品牌。截至2022年底,全市规模以上臭鳜鱼生产企业50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家;家庭作坊式企业100余家,经销商500多家,烹饪人员5000多人,总产值达40亿元,带动群众就近就业5万余人,其中脱贫人口就近就业1200余人,人均增收3000元。


fish-ponds-6934674__480.jpg


责任编辑:郝奇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