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存在突出优势,“以竹代塑”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替代提供了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小到竹餐具等生活用品,大到工业建筑类材料,竹制品正在不断扩大应用领域。
安吉县作为“中国竹乡”,竹产业企业数达9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7家,全县竹产业年产值超200亿元。近年来,安吉县结合全国林业碳汇试点县工作,深入探索生态价值实现新路径,充分发挥竹材在治塑领域作用,实现竹产业振兴与林农致富增收的双赢局面。
一、聚焦共同富裕,实现生态转化。一是形成了生态资源收储新模式。上线竹林碳汇数智应用,通过资源收储、经营服务功能,校核11.6万条权属信息,材料模块化生成22项,人脸识别签约4.75万户入股119个专业合作社,归集84万亩竹林资源推向市场,集中统一收储,规模化、标准化经营达100%,可提供就业岗位3600余个,实现每年人均可挣薪金6万余元,促进竹林生态和经济正向可持续循环。二是探索了生态效益增值新路径。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绿色金融助力推动资源量化变现超百亿元,投向共富产业园、共富公寓等可增值、有收益的经营性项目,可以获得保底年化率5%收益,全面提升竹材分解点100个、林道2000公里、索道800公里,实施竹林增汇工程70万亩,实现经营生产成本降低15%,产品价格提升6%-15%,发放共富贷3600万元、惠企贷1.2亿元,交易碳汇2.5万吨169.1万元。三是构建了生态收益分配新机制。建立“运营平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平台公司将经营利润70%反哺给合作社,农民可以获得竹林保底收益,效益增值的60%分红及参与项目建设的工资收益,实现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村集体可以获得效益增值的40%分红,并对全体村民和困难群体进行二次分配或投入村民生工程,实现最大限度提高农民获得感,扩大受惠面,推进共同富裕。直接受益人群达4.9万户农户、17.15万林农,占县域农户75%,预计每年可为村均集体增收100万元,户均增收8000元,真正实现“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
二、推动绿色发展,强化顶层设计。一是建方案明任务。印发《安吉县鼓励以竹代塑推进竹制品应用推广实施意见》,在行政、住宿餐饮、生活服务、重点产业等领域推广竹制品。制定《安吉县以竹代塑新材料采购奖补办法(试行)》,财政安排300万专项资金用于竹制品推广,其中100万用于竹餐具(竹茶具)推广。二是建机构强推进。建立以竹代塑加快推进竹制品创新应用推广领导小组,吸纳发改、林业、文体旅游、财政等29家单位,定时召开“以竹代塑”专题会议和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参与度高、可操作性强的“以竹代塑”活动等方式,统筹推进“以竹代塑”工作。三是建机制聚合力。围绕党员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引领示范带动性大的群体,积极探索“职能工作+以竹代塑工作”互融互促机制,把“以竹代塑”工作充分和党建工作、提案议案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结合党员社区“双报到”,组织党员发动居民认真做好“以竹代塑”工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发挥好代表、委员的监督、纽带作用,帮助基层解决“以竹代塑”工作推进中的难点、痛点问题,督促部门履行好“以竹代塑”职责。
三、关注重点领域,促进市场推广。一是推进行政领域先行先试。在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推广竹制品,逐步实现以竹代塑产品应替尽替,含竹纤维全降解塑料袋使用全覆盖。全县新增政府采购办公用品,如办公桌、办公书架、笔筒、桌签、塑料袋等实现应替尽替。鼓励在全县政府性投资项目、室外景观公共建设项目采用全竹装修或装饰。目前已选取一个街道和一个乡开展竹制品推广试点。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应用推广。按照政府引导、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全民参与原则,首批选择竹餐具、竹制可降解塑料袋等重点产品进行集中推广。精选县内龙头竹制品企业进行竹餐具定制,通过先期广撒网试用,推动80家星级酒店、品质酒店、等级民宿进行正式采购,形成竹制品进景区、进民宿、进酒店、进馆所、进商超、进街区初步效应。同时,在行政机关、银行系统、学校、企业等行业推广竹制可降解塑料袋,签订总量已达200万只。三是建立健全市场推广平台。推进竹制品内外推广双循环,建立竹制品市场推广平台,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签约共建国家竹产业研究院,已有70多家竹制品企业参与“以竹代塑”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推出“优品发布厅”,安吉竹产品签约入驻“安吉优品汇”,与安吉县竹纤维行业协会、安吉县扇业协会等公司共同签约,为竹产业搭建起全国性的一个销售推广的平台。
四、提升公众参与,强化宣传引导。一是创意赋能做好“竹文章”。开展“共富竹市”“报福开竹节”“竹产品设计大赛”“全国竹产业技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等竹文化系列活动。以“两山杯”国际竹产品创意设计比赛为例,自去年12月大赛正式启动以来,共计收到海内外1200余件参赛作品,参与院校共120多所,企业30多家,仅竹包装设计就实现6款转化落地。二是检查引导做好“禁限塑”。联合县级行业主管部门,每两个月对乡镇、各行业塑料污染治理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反馈,积极做好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构建“垃圾分类+禁限塑”引导机制,针对不同群体采取适宜有效的禁限塑宣传引导方式,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新风尚,为以竹代塑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全民参与浓厚宣传氛围。结合垃圾分类、限塑禁塑等工作,在商超、农贸市场等人流密集地开展竹制品宣传推介。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余份;在县内媒体平台上积极发起绿色低碳环保倡议,鼓励群众主动使用竹制品,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上一篇:海宁市长安镇绣球花畅销全国
下一篇:昌平区深化推进回天地区绿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