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的北京,人行道上的落叶、挂在树梢的果实、多样的绿化树种仍在努力装点着城市,给繁忙生活的人们带来些许调剂和疗愈。
与室外的寒冷相反,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双秀公园的园艺驿站里绿意盎然、温暖如春,全北京也是全国第一家森林疗养主题园艺驿站刚刚在这里挂牌。
森林疗养是利用森林开发的辅助替代疗法,是森林康养的核心。近年来,森林疗养爱好者数量迅速增加。据森林疗养师自律会统计,2022年,全国接受森林疗养服务的人群已超过30万人次。
记者近日来到双秀公园,走进森林疗养驿站,跟随森林疗养师打开五感,感受森疗的妙趣。
一条步道
开启双秀公园的森疗探索
双秀公园有一条多材质步道,150米长的林间环境,设计了木桩步道、鹅卵石步道、碎石步道、大地曼陀罗、细沙步道、陶粒步道、松鳞步道7种材质,每种步道都有不同的行走体验。路旁有松树、柏树、银杏、丁香、杜仲等多种植物,散发出独特的味道。体验者会在森林疗养师的带领下进行视、听、嗅、味、触等多感官体验。
“森林疗养是在森林环境下由森疗师带领,亲密接触自然,以作业疗法、正念冥想、芳香疗法等方式缓解情绪及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双秀公园森林疗养驿站负责人刘敏杰2021年通过考试,成为一名专业的森林疗养师。她介绍,正是这条有趣的步道开启了他们森林疗养活动的探索。目前,每周有5位以上的森林疗养师常驻驿站,市民可以预约体验专业的森林疗养活动。
双秀公园位于市中心区域,辐射周边居民超过8万户。双秀森疗驿站将针对不同群体,形成常态化的服务。中小学生,主打科普和注意力集中练习;职场人群,主打以解压为目的的手工、茶疗和冥想;老人,主打正念类的疗养活动。全龄适应是森林疗养驿站开展活动的目标,根据季节和植物动态,带领不同人群联结自然、刺激感官、放松身心。
有开展活动的专属设施,有专业的森林疗养师团队,有稳定的社区群体,3个条件叠加,森林疗养有了发挥功能的舞台。
一个组织
汇聚热爱森林疗养的人
“森林疗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生活更加美好的方式。”刘敏杰和伙伴们非常认同森林疗养带来的美好,他们是受益者也是传播人,想把新型的生活方式推介给更多人。
森林疗养主题驿站挂牌当天,双秀公园园艺驿站举办了2023年园艺文化推广活动交流研讨会。北京市各街道绿化办负责人、各区属园艺驿站负责人亲身体验了一次森林疗养活动,有室外的步道体验、有室内的植物课程,虽然都从事园林绿化相关工作,但是当大家在森林疗养师的引导下沉浸参与、打开五感,还是惊讶于这种全身心放松的森疗体验,震撼于公园一隅就能释放巨大能量。
在森林疗养活动中,专业的森林疗养师至关重要。中国森林疗养的重要发起人和推广者、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高级工程师南海龙介绍,我国森林疗养产业整体处于培育阶段,还缺少规模效应,但近年来就业人数、有示范意义的经营主体数量在稳步增加,特别是森林疗养自律组织的成立,让森林疗养师群体由自发参与到专注实践,在专业的路上越走越稳。
坚持源于热爱。森林疗养师自律会常务副秘书长范永霞介绍,多年来,森林疗养师自律会积极组织森林疗养师认证培训,目前已有600多位森林疗养师获得认证,并持证在全国各地开展相关活动。参考国际案例、挖掘中华文化,已探索形成18类森林疗养技术。每一种疗法都是选择一个切入点,有针对性地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
11月,一些森林疗养师受邀到韩国参加2023年世界山林治愈大会,他们代表中国的森林疗养师宣传中国的生态文化历史、介绍森疗师的培养体系、行业标准制定等情况,展现中国森林疗养行业蓬勃发展的面貌。
范永霞和伙伴们把对行业的愿景凝练成一句话:将森林疗养融入全人群的日常,成为一种美好生活的代表方式。
一个驿站
展示高质量生态服务功能
“新建立的森林疗养主题园艺驿站,丰富多元的活动内容让百姓参与度更大。”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联络处有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园艺驿站持续结合公众需求,增加各具特色的服务内容,目前已建立各类园艺驿站超过100家,不断丰富市民对生态文化的体验。
小驿站承载着的是民生关切,是首都园林绿化的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不断提升首都市民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全市百家园艺驿站共开展活动约6000场次,受众人数约40万人次。以西城区为例,依托全区12家园艺驿站,联合各街道绿化办,为社区、单位、学校、养老机构等提供了内容丰富的园艺文化推广服务。2023年已陆续开展园艺文化推广活动673场,其中10—11月在全区各街道集中开展的“园艺文化推广月”活动共计40场,教授居民学习家庭养花、插花组盆等园艺技能。
如何提升园艺驿站服务质量?怎样解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态文化需求?这些都是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一直在探索推动的问题。2024年将进一步突出公园特色,利用就近的生态空间开展森林疗养活动,逐渐服务各年龄段人群,同时继续依托全市建立的百余家园艺驿站,持续开展生态园艺文化推广,让更优质、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和特色园艺活动融入市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