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融媒 > 生态文明 >

北京:守护绿水青山 换来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20-09-28 16:51:25  来源:林草价值网链


20200927173146123671606_1.jpg

怀柔水库上游红军庄小流域  闫树祥摄


  九月北京,天高云淡。穿行在北京郊区的密云、延庆、门头沟等地,处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草木郁茂、清爽宜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这一理念如今已在北京市落地生根。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开展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强化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近年来,市区水保人,通过全方位生态建设,助力水源涵养、村镇美化、村民致富、产业发展。守护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


  助力水源涵养


  “三跑田”变“三保田” 让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京城东北,燕山南麓,群山黛绿间,有一湾碧水。这里就是密云水库,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密云水库正北方向,有一个名为半城子的中型水库,主要承担着为密云水库补水、防洪,以及向下游应急供水任务。


  半城子水库所处的半城子小流域,是密云水库上游非常重要的小流域之一。多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已建成为生态清洁小流域,为的是让清水下山,净水入库。


  走在半城子小流域里,生态水保措施随处可见。田间地头,栽种着玉米、高粱等低耗水作物的农田之间,都有石块堆砌的梯田石坎。“可别小看了这一米多高的梯田石坎,它可是水土保持的‘神器’。”密云区水土保持工作站副站长谢海龙告诉笔者,由于地形原因,这里很多农田之间都有高差,属于坡耕地,一旦下雨,这里就成了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


  如何让“三跑田”变成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田”?这就需要梯田来“帮忙”。谢海龙说,在有高差的农田之间,砌起1米多高的石墙,下雨的时候,防止高处农田里的地表径流携带土壤流向低处。另外,在梯田石坎与土壤连接处,还专门增加了一层过滤布,径流下渗时,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半城子小流域的半山坡处,栽种了不少树木,每棵树木的“脚跟”处,都有一个用石块堆砌的半圆形设施。谢海龙告诉笔者,这叫树盘,是专门用于保持水土的一种措施。有了树盘,栽种在半山坡的树木就不会因为降水而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还能为树木存蓄一定的雨水,有利于树木生长。据了解,半城子小流域,这样的树盘总计有1980个。


  密云水库上游密云区境内共划分了77条小流域,为了保障密云水库水质安全,近年来持续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密云水库上游累计治理小流域53条,占水库上游小流域总数的68.8%。今年,密云区水务局启动了令公、大角峪、辛庄、车道峪、捧河岩、北庄、西庄子、司马台、大龙门、东学各庄、香水峪等11条小流域的治理工作,治理面积119平方公里,预计年底基本完工。


  助力村民致富


  告别黑山黑水迎来青山绿水


  初秋的门头沟区南涧沟小流域,溪水清浅,翠色满山,鲜果飘香,美景不胜枚举。谁能想到,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条黑水横流的矿山荒沟。门头沟水土保持工作站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门头沟自古就是京西“一盆火”,光是南涧沟上游,就有50多个矿。由于连年开采,南涧沟水土流失严重,一下雨,雨水就冲刷着裸露的山坡,裹挟着泥土和煤渣,从山上冲下来,流进永定河。从2005年开始,门头沟被定为生态涵养发展区。上游煤矿全部关闭,上千名矿区居民搬迁下山,同时启动南涧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不同坡度的山区构建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减少水土流失,防止煤渣和黑水入河入库。


  “刚搬下山的时候,大家的日子真的是不好过。”现任永定镇南区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罗金宝回忆起当时,至今仍然感慨万千。“有矿的时候,村民还有就业有收入,关了矿下了山,真的是生活出现了困难。”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南区社区居委会党组织带着村民一起出主意,想办法。一开始,大家在可利用的土地上种植经济作物,可因为地理条件的限制,浇灌农作物的水源并不充足。“我们就从石头缝儿里抠水。”罗书记说,启动南涧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之后,山间不再流黑水,岩石缝里流出了清澈之水。于是,他们就拼接式安装管线,将这些水收集起来,引入山脚下建好的蓄水池,专门用于农作物灌溉。经过不懈努力,蓄水池已经从2006年最开始的200立方米扩大到了4000余立方米,成为经济作物的主要水源。如今,位于南涧沟小流域一个山头的瓜草地已经成了近千亩生态果园,通过兴修水平梯田、鱼鳞坑、保护性耕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方式,在坡面构筑起蓄水保土、涵养水源的水土保持生态体系。从春至秋,樱桃、梨、海棠、大枣、苹果等水果梯次成熟,山头浸润果香,美不胜收。


  村民们也通过在果园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最近,罗书记正在张罗着为村里50岁以上的女性居民和55岁以上的男性居民提供免费体检,这些费用都由居委会支付。“只有壮大了集体经济,村民才能真正过上好日子,不过这一切,还是要感谢南涧沟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给村民带来的获得感。”


  助力产业发展


  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 助力红色老区发展


  早在2003年,位于延庆区大庄科乡的沙塘沟村就成为了北京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时村里建起了“平北红色第一村”展馆,希望能吸引游客前来,带动当地产业发展。然而十多年过去了,熟悉这个点燃了平北抗日星星之火地方的人不太多。究其原因,形式比较简单:参观旧址、观摩实物和照片及其他文件资料,讲解内容有些单一,生动性有待加强,难以引起参观者的兴趣与共鸣。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沙塘沟村既有山又有水,但多年来并没有充分利用这好山好水。地方政府立足资源禀赋,打造特色农业、打磨旅游特色的同时,水保部门同步开展慈母川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延庆区水保站工作人员介绍,水保站以改善水环境为重点,通过扩大小流域行洪空间,调整常流水段沟道水系形态等方式,为村里的河道营造蜿蜒水势。在局部地区还设计了跌水景观,满足游客的亲水需求,在沟道常流水段栽植了水生植物,在改善沟道生态环境的同时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慈母川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完成之后,沙塘沟村的民居形成了一幅幅后有靠,前有照、依山靠水、流水潺潺的世外桃源景象。村里有了如此的美景,再加上建立的“开放式红色体验基地”,同步推出重走长征路等多种体验活动,沙塘沟村一下子就“火”了起来。经常有游客或团队前来,在水清岸绿的山间进行徒步行军,在古朴的民居里体验当年红军的“粗茶淡饭”。


  不仅如此,慈母川小流域范围内的其他村落也都因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建设而找到了自己的发展之路。在董家沟村,这里种植了100亩观赏牡丹和油用牡丹,充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同时铺设节水设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慈母川村,这里依托“钟离辞母”的慈孝传说和满族民族村两大特色,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慈孝”文化资源,小流域治理中打造村边水景观,种植核桃、板栗等特色果品,美化村庄环境,形成以林果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为载体,以慈孝文化为依托,各产业循环带动相互促进的发展之路。


  助力生产建设


  打造“海绵型高速公路”体现绿色奥运理念


  水土保持工作不仅只在田间地头、山间水畔开展,在生产建设项目中也随处可见。在延崇高速公路110国道与京新高速互通的立交桥区,这里就试点打造了雨水收集净化示范工程,实现雨水集蓄利用,让延崇高速公路成为“海绵型高速公路”。


  “如果降雨大,高速公路或立交桥上可能形成积水。一般情况下,这些积水会通过雨水收集管线汇集到周边管网直接流走,但我们不能让水白白流走,而要让它们留下。”参与示范工程设计施工的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李一为博士介绍,延崇高速隧道开挖的时候留下很多废弃石材,这些石材并未丢弃,而是在立交桥桥区周边搭建成梯田的形式,专门用于减缓地形的坡度,帮助雨水收集。


  “雨水从梯田上缓缓流下,会流入立交桥正下方的蓄水池集中起来。”李一为说,“梯田”地块内专门设计了下凹式地坪,并栽种了水生植物。雨水汇入池中,先通过水生植物进行生物净化,然后再流进蓄水池。另外,桥区还专门配备了折叠水袋,如果水量较大,蓄水池能力不足,可以存入折叠水袋。桥区的蓄水能力为8400立方米,这些净化后的雨水还可以通过专门的管道收集,回灌桥区绿地。


  在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区,生活污水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延崇高速公路以妫川路养护管理区为试点,进行污水的净化和循环利用。李一为介绍,该管理区内工作及住宿的人员接近600人,每日产生的生活污水为100吨左右。在春夏秋三季,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可用于道路的路面清洗及场区的绿化灌溉,冬季产生的回用水则存入湿地。管理区建立一片有观赏价值的人工湿地,冬季每天产生的没有被当天用掉的回用中水通过管道排入人工湿地,春天解冻后,通过池中的水生植物、鱼类、微生物等共同作用下保持池水的洁净度,防止细菌滋生。当春夏秋三季道路路面清洁及场区绿地灌溉需要大量用水的时候,再通过管网将池中的水源抽回中水系统,经过二次处理后继续使用,实现污水“零排放”。湿地总占地4911平方米,最大存水量为6070立方米。


  在这个生产建设项目中,雨水得到了收集、净化、回收再利用,不仅提升了水资源循环利用效率,改善了周边环境,还体现绿色奥运理念。


20200927173210185175346_1.jpg

一盆净水——密云水库 


  人物故事


  只为守好这盆水


  昌平南口镇西北约2.5公里处,是山清水秀的响潭小流域。早在2003年,这里就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布局,通过水源涵养林、污水处理设施和垃圾卫生填埋场、沟道人工生态湿地等建设,建成了北京首个生态清洁小流域。十几年过去了,响潭小流域至今仍保持着河水澄澈、芦苇摇曳的迷人景致,同时也保障了响潭水库的饮用水水质。


  这来之不易的成果,都要得益于水保人一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昌平区响潭水库管理处的水保巡查员谷金曼就是其中一位。自从2008年到响潭水库工作以来,除了其他日常管理工作之外,谷金曼有一项雷打不动的工作,就是在开展水土保持巡查和水保设施维护工作。


  每周,谷金曼都会和同事用大半天的时间,沿响潭小流域向上游开展巡查。早上9点刚过,谷金曼和同事正式出发。沿途风景不错,谷金曼顾不上欣赏这些,她的目光锁定在沿途的植被、山坡、梯田、湿地等水保措施上。她会随时查看这些措施有没有人为破坏、自然破损,一旦发现,即刻上报,会有专人前来处理。


  巡查车要一直开到响潭水库上游20公里左右的位置,这里有一个石朋卡口站,4平米左右的小房子里设置了监测水流、水位等信息的水保监测设备,谷金曼和同事需要对设施进行精心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别看谷金曼是位三十来岁的女同志,可干起活来毫不含糊。设备间门口有一个几十平米大的水池,为了不影响水流监测效果,每次前来巡查,谷金曼和同事都要对池内的杂草进行清理。穿上雨鞋,步入池中,清理杂草和垃圾,烈日下,一会儿工夫就浑身湿透了,还要忍受山里蚊虫的叮咬。


  水保巡查是一份辛苦又寂寞的工作,无冬立夏,走在深山里,几乎碰不上什么游客,只能听见自己和同事的脚步声和呼吸声。可谷金曼依然坚守着这份最基础的水保工作,当好响潭小流域和响潭水库的守护者。


  ■数说


  自2016年以来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401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631起,共处罚金1015万元。主动服务近百个诸如冬奥会场馆、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沈客专等重点生产建设项目。利用遥感技术,对7000余个疑似违法图斑开展现场核查工作。全市11个坡面径流场累计观测降雨记录2300余次,产流300余次,共采集降雨、土壤含水量、径流、泥沙等监测数据60000余条。


  ■展望


  展望“十四五”,北京市、区水保人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安全、生态、洁净、优美、为民”为目标,以“强监管、补短板”为总基调,大力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让清水下山、净水入河入库,为构建全市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林草椅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