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通化市林业局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林业生态建设,持续提升森林城市建设水平,为城市文明厚植最美底色。先后获得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市、吉林哈泥国际重要湿地等殊荣。郁郁葱葱、绿树掩映的景色随处可见,一个更加绿色宜居、文明和谐的森林城市已经照进现实。
重点生态工程成效显著。坚定不移做好植树造林“生态加法”,通过培育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打造绿色生态屏障,让生态“绿肺”净化大气,造福群众。全市通过实施“国家森林城市”、林地清收还林、“国土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等林业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加快生态林业建设,提升生态通化品牌。“十三五”期间,完成造林30万亩,基本实现了可造尽造。全市林地面积97.90万公顷,有林地面积87.86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90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67.30%,森林资源呈现“总量增加、质量提升”的可持续发展良好态势,为维护生态安全、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城乡绿化美化协同发展。全市抓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契机,统筹兼顾、以绿促美,大力推进国土绿化美化,重点实施了城区绿色空间、绿色宜居乡村、通道绿化提升、水岸绿化等9大建设工程。对集锡线、鹤大线、长辉线等公路沿线实施了绿化美化改造,改造总里程376公里,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样板线、风景线、休闲线和展现通化风采的形象线,全市实现全域各县(市)均为省级森林城市。优良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成为最广泛的民生福祉,广大市民在绿水青山中享受更多绿色幸福感。
宜居乡村建设特色鲜明。以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为目标,按照“一村一色、一路一品”要求,采取改造庭院绿化景观、绿化美化乡村道路、建设村民广场、营造护村林等措施,提高乡村森林覆盖率,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新活力。“十三五”以来,建设完成通化县马当村、集安市东升村、柳河县东村、二道江区三道沟村等标准化绿美村屯335个。通化县赶马河村获得“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集安市鸭绿江畔万亩油菜花、东昌区金江花海等,不仅为美丽乡村再添特色,还将乡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新地标。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全市进一步丰富义务植树内容,拓宽义务植树领域。把义务植树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庭院绿化、责任区绿化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全市各级领导带头进行义务植树,为适龄公民履行植树义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大力开展树木认种认养及营造“公仆林”“三八林”“同心树”“成才树”“青年林”“双拥林”等广植纪念树、造纪念林活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内容和形式,调动全社会植树造林、绿化家园的积极性,将义务植树活动引向深入。“十三五”以来,全市创建义务植树基地224个,实施面积约435亩,累计栽植各类乔灌木约1299万株,尽责率达到90%,形成了全民共建共享森林生态的浓厚氛围。
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加强。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媒体,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标语,开展科普宣传进社区、进校园等形式,大力倡导人人爱绿植绿护绿文明风尚,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目前,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森林公园5个、国家湿地公园2个。通化境内山水静好,鸟羽蹁跹。人在景中走,鸟在水中游的生态和谐画卷已徐徐展开。
绿色富民产业势头强劲。全市坚持造林与利用协同,绿色与产业并举,在突出抓好造林绿化、夯实森林资源基础的同时,着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使林业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财政收入增长中发挥出重要作用。蓝莓生产加工基地、玫瑰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项目、通化县红松果林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等一批生态产业项目相继落地,全市林下经济初步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加工、森林康养旅游四大类型和林参、林药、林蜂、林菌、林菜、林禽六大发展模式。一批有特色、有市场、带动能力强的林业科技创新型龙头企业发展强势。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5户、省级龙头企业15户。2021年,全市林业产业实现产值154.6亿元,其中林特山珍种养殖产值84.6亿元,实现增绿、增收共赢。
无边绿海吹浪去,不尽青山入画来。下一步,通化市林业工作将紧紧围绕打造东北东部林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任务,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建设为抓手,加强国家储备林、长白山特色果品经济林、长白山林下中药材、长白山特种养殖、长白山森林康养和生态旅游、长白山林业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等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打造“美丽中国”通化样板,浓墨重彩续写绿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通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林业力量。
上一篇:绿满五指山
下一篇:福建晋江生态立市提升群众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