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地理志》称屯溪为“茶务都会”,徽州歙县、黟县、休宁等六县和浙西、赣北之绿茶也在此集散,茶商大部集中在屯溪开设茶号,精制毛茶后,由新安江运往上海出口国外,故称屯溪绿茶,简称“屯绿”。在国际茶市称屯溪茶,有“绿色金子”之誉。屯溪绿茶制作技艺2006年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屯绿制作,历史悠久,约始于明代,盛于清末民初。据《皖南茶叶概述》记载:“远在太平天国时期(1851—1864),屯绿开始外销,当时婺源俞德昌、俞德和、胡源馨、金隆泰四大茶号,各制屯绿千百箱运往香港销售,获利极厚。”从此,屯绿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1920年屯绿外销达到极盛,年均外销达500万斤,当时的屯溪茶商达109家之多。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有诗云:“屯溪船上客,前渡去装茶。娶得东村妇,经年一到家。”
屯绿看茶容易做茶难。茶工们必须掌握好“好茶粗做,粗茶细做”的原则,配置好紧门筛,才能做到“不屈料、不走料”。制作工艺具有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分初制和精制。
屯绿初制工艺流程为:鲜叶→贮青→杀青→揉捻→二青→三青→干燥→毛茶。初制工艺同普通绿茶制作工艺区别不大,其精华主要体现在精制工艺,主要工艺流程分为四道工序:
烚炒。烚茶工要严格掌握好下锅量、锅温度和每锅火合炒时间。手工烚茶,一般是火温高,烚茶时间要短,火温底,烚茶时间宜长。主要根据毛茶含水份量和半成品复火情况来决定,也就是要“看茶用火”。烚茶工劳动强度大,人很辛苦,是手工制茶中最艰苦的一种工序。
筛分。手工操作,主要分抖筛、圆筛、飘筛和捞筛。抖筛,俗称吊筛。用一根绳子,吊在横梁上,抓住筛筐边,主要分离出茶叶长圆或粗细。圆筛,操作类似农村中筛谷子,主要分离出茶叶大小或长短。飘筛,操作时两手持平,使筛面上的茶上下跳动,慢慢转旋,主要分离出茶叶轻重和长短。捞筛,又称撩筛。捞取出不合规的捞头,或风扇中剔出来的夹什物,这是机械操作不能代替的工序。
簸撼。手工撼茶,分硬盘撼和软盘撼。硬盘撼,可以弥补风扇之不足,撼出轻飘低档茶。软盘撼,从抖筋筛脚中取回嫩茶,提入上档茶。
拣择。剔拣去茶中杂物,如茶梗、茶籽等,以补风扇、簸撼之不足。
屯绿以“叶绿、汤清、香醇、味厚”四绝闻名。叶片肥厚,经久耐泡,具有典型的栗香韵味。含有丰富的茶单宁、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果胶、芳香类化合物和多种维生素,是非醇性饮料,能起到生津止渴、提神利尿,溶解脂肪、帮助消化、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繁殖等功效。
屯溪绿茶畅销五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9月,在雅典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屯绿获得银质奖。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屯溪分局(营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