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产业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特殊意义。如今,我国油茶产业已经成为千亿元级林产业。那么,我国油茶产业机械化生产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改进?日前,《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林业与环境促进会油茶产业分会副秘书长陈敏峰。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当前我国油茶产业机械化生产的现状?
陈敏峰:目前,我国油茶产业整体发展趋势向好,但在很多生产加工环节中,实用、高效的机械加工技术还未形成有效突破。在国外有许多现代化农林采收设备、初加工一体化设备,智能化程度虽高,并不能照搬照用,很多都不适合在我国丘陵及坡度较大的山区地带使用。例如,油茶采摘与部分初加工机械装备虽经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潜心研发,但稳定、实用的技术成果还尚未在行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整体能力仍有不足。
目前,我国油茶种植、抚育、采摘和初加工使用的设备依旧大多借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做些适应性改良,基本上是采用传统人力为主、小型手持设备辅助的方式,作业质量及生产效率普遍较低。
记者:油茶产业机械化生产存在问题的症结是什么?
陈敏峰:我国油茶种植地域广阔,种植形式多样,大多数种植户以家庭为单位,种植技术有限,品种多,管理水平良莠不齐。多数油茶基地的种植行距、株距及坡度条件不适合机械化作业要求,采收设备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使用率低。
油茶采摘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收获期较短,大量的落地果如未及时捡拾,不仅影响产量也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油茶花果同期的生长特性也成为影响机械化大面积开展的制约因素,机械化作业容易导致花苞损伤和掉落情况,采取震动等方式也会影响根系生长和来年油茶树结果。
林地道路基础设施有限,轨道式鲜果收集还在试验阶段,采摘后的青果后续收集和初步清杂,依旧以人工分拣为主,作业连贯性及总体效率仍然不高。
目前各级政府对油茶产业的扶持政策基本都落实在油茶种植方面,油茶果收获后的初加工、预处理等设备没有配套扶持政策给予升级改造。大部分油茶合作社以卖鲜果或采用自然晾晒的方式处理油茶果,油茶生产者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
记者:未来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快改进油茶产业机械化生产?
陈敏峰:建议种植型企业在造林规划时充分考虑油茶抚育管理的机械化要求,油茶基地道路的设计、条带的宽度,及种植密度是机械化实施后期抚育的必要条件,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可结合当地的种植、立地条件,按照现代林业发展方向,调整迭代新造林、示范林的相应建设标准。
随着油茶产量的逐年提高,做好产业链的有效衔接,建议加大第二产业初加工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产业聚集区扶持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油茶合作社,建立一批标准化中小型油茶果加工、预处理、机械装备租赁、种植抚育专业化服务中心,为机械化作业及配套加工技术装备等新技术高效转化提供应用市场。
根据现阶段产业结构特点,补齐政策短板,完善相关机械化加工作业标准,延展油茶种植产业的扶持政策。争取将油茶产业机械化过程的机具纳入国家农机补贴相应品类及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补助范围,减轻合作社及企业购机成本,加速产业机械化进程。
为油茶产业设备生产企业与种植加工企业搭建产销对接、交流学习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专业机械展销会及现场演示,加快成果应用转化进程。随着油茶产业规模的不断发展,会进一步带动油茶专业化机械设备的需求。
各级政府应加大统筹,科学规划产业政策,完善产业链生产加工标准体系;科研工作者在实践中完善专业机械装备的适用性,突破技术难关,加快成果转化,服务产业刚需;合作社要引领种植户因地制宜改良种植技术,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油茶产业机械化整体水平的稳步提升,将直接推动油茶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产业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