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时节,在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境内,绵延起伏的山岭被郁郁葱葱的森林所覆盖,林涛声此起彼伏,所到之处,惬意凉爽。
“林长制实现了林长治。”通道侗族自治县林业局局长罗旭平介绍,自推行林长制以来,全县有县、乡、村三级林长574人,护林员984人,加上本地老百姓自发护林在内共3500多人活跃在林区,实现了山山有人管、树树有人护。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7.2%,林木蓄积量达1160万立方米,以生态产品为主的林业收入人均年增长13.3%,林业产业发展迅猛。
产业生态化:不砍树也能富
“发展森林民宿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不砍林子挣钱更快更持久。”正在为村集体森林民宿忙装修的万佛山镇木脚村林长、村支委书记吴菊凤感慨地说, 过去砍树挣钱是一次性的,现在村民观念转变了,全村依托生态优势和省里挂牌的木脚森林康养示范基地,30多户农户共同发展森林旅游业,办起了民宿、餐饮、生态农庄、林间养殖、山货加工、零售店铺等,2021年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600元,实现不砍树也能富。
木脚村的变化只是通道县实施林长制之后的一个缩影。通道县森林资源被严格管护了,林农的收入持续增加了。
翻开《通道县林长制工作完成进度统计报表》,一组组亮眼的数据佐证了通道县林区经济的生态化转型:
——油茶产业开发以每年1.5万亩的速度递增。通道县以每亩新造1200元、低改300元的补助标准,3年财政共投入4127万元,鼓励和引导4356户林农发展油茶5.6万亩,改造茶油加工小作坊20家,油茶年加工能力达1.1万吨,户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成为怀化市油茶产业开发的先进县。
——药材产业开发以几何级数递增。通道县中药材开发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采取政府引导、能人带动、平台销售等措施,组织农户林下种植黑老虎、钩藤、黄芪、天麻等10多个药材品种,开发面积达4.3万亩,药材产品供不应求,年产值2.2亿元,规模和效益连续3年实现翻番,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林下经济重点县。
——森林乡村游成为通道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通道县在发展红色游、文化游的同时,把森林乡村游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来实施,先后建成高标准林区公路322公里,完成美丽村镇绿化163个,改造民宿3.5万平方米,全县70%的林业重点村具备从事森林旅游业的接待能力,今年已接待乡村游201万人次,不少民宿接待点还需提前预约。
生态兴则产业兴。曾经以木头经济引以为豪的通道,如今在全面推行林长制之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及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两茶一药”的实施意见》《通道侗族自治县促进生态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奖励暂行办法》等,组织引导林农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产业规模比转型前翻了三番,农村就地就业增加3.6万人,林农的绿色产业收入增长80.6%,真正实现了“不砍树能致富”的历史性转变。
严管多元化:常规与非常规手段并推
“把自家的林子管好是我的家务事。”刚从自家承包山林巡护回来的平坦乡半坡村村民李永现说,现在村民都把林子管得非常上心,如果哪家的林子没管好会感到没面子。
护林的“面子”折射出的是林长制深入人心的“里子”。在通道县林区,不管是专职护林员还是百姓都明白,必须把林子管严、管好,管不好就是失职。
通道县林业局分管资源保护的四级调研员陆奇勇介绍,全县林区已实现网格化管理,乡与村党政一把手对本区域内林业保护与发展负总责,部门搞好协同,对护林员实行定位监管,责任和考核到了人头地块,保护措施应有尽有。
林长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把森林管得更实、让生态变得更美。在通道,除了全面抓好日常管护外,还能感受到生态保护的许多新举措:
古树名木搞起了认养。通道县在全面开展古树名木普查的基础上,对古树实行挂牌保护,动员全县干部职工认养古树名木。目前全县100年以上的古树都建立了保护措施和管理档案,珍稀古树全部落实了认养“人家”,在重点古树群落还建起了古树名木公园。
湿地保护进了课堂。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其功能不可替代。为保护好境内湿地,通道县从娃娃抓起,规定全县所有学校每周必须有3节湿地保护知识培训课。县林业局和教育局联合创办了《梦源》文学月刊,为全县中小学师生提供了感悟生态的交流园地。
珍稀树种保护建起了巡查制度。通道县是湖南省重要的树种基因库,植物种类占全省的48%。实施林长制以来,全县更加重视珍稀树种保护,严格落实珍稀树种保护巡查制度,分批和定期对重点区域、关键树种的保护情况实施轮回巡查,巡查问题清单及时反馈给乡镇党委、政府限期整改,确保珍稀树种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此外,通道县还在公益林建设、天然林保护、林地保护、有害生物防治等多个保护环节,实行了极为严格的监理机制,编制起了铺天盖地的生态保护网,森林生态治理落实到了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