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陕西:一片绿色山林的生态奇迹

发布时间:2024-10-07 21:46:40  来源:陕西日报


55.jpg

延安绿意盎然,美不胜收。邓志宏\摄

9月12日,记者驱车行驶在陕北高原,由南向北,目之所及皆是绿色。远处的山峁上,草木葳蕤、绿意盎然;头顶的苍穹,澄澈如洗、高远通透。

曾经,陕北地区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严重。

在延安,1949年时森林覆盖率不到10%,“下一场山水褪一层泥,种一茬庄稼剥一层皮”是当时的真实写照。在榆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55%以上的国土面积被沙地覆盖。

75年来,陕北人民向沙地“宣战”,在世界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地上埋头苦干,书写了一部“绿色神话”——

延安自1999年率先在全国开展退耕还林工程后,实现了由“黄”到“绿”的历史性转变,植被覆盖度由1999年的46%增长到81.3%;榆林实现了局部区域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年入黄河泥沙量由1949年的5.3亿吨减少到目前的2.12亿吨。全省绿色版图因此向北推进了400多公里,不仅阻止了毛乌素沙地南侵,还抵御了洪水的侵袭。

一个人种出一片林

在延安市安塞区雷坪塔村,山坡上、沟道里、崖畔上都是树。20多万棵树,是雷坪塔村村民张莲莲带领一家三代人,历经40余年种出来的。

1981年,张莲莲承包了村里无人问津的400多亩荒山。沟道里全是石头,镢头不好挖、铁锹铲不进,张莲莲就下手刨。

就这样坚持了10多年,到1999年,她家的造林面积已经超过了500亩。彼时,退耕还林开始,村上鼓励村民上山种树。张莲莲不仅无偿把自家的树苗分给乡亲,还教他们种树。几年后,原先光秃秃的雷坪塔村林草覆盖率达到98%。

在榆林,治沙英雄石光银带领群众在定边县的荒沙碱滩上种活了5300多万株(丛)乔灌木,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筑起一条“绿色长城”。

治沙女杰牛玉琴带领家人和乡亲植树2800余万株、治沙11万亩,把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人工绿海”。

正是有张莲莲、石光银、牛玉琴等“追绿人”的执着坚守,如今,黄土高原不再荒芜,山峁沟壑都披上了“绿被子”。截至2023年底,延安市完成退耕还林1077.47万亩;榆林市沙区造林保存面积1364万亩,林木覆盖率43.5%。

一支队伍守护一方水土

9月9日,站在壶口瀑布岸边,看着眼前的绿水青山,宜川县“悬崖造林队”队长王永红感到很欣慰。

2004年起,王永红带领队员在宜川县种下近4万亩、约280万棵树苗,其中1万多亩位于黄河西岸悬崖、陡坡等生态脆弱区。

“真正要改变生态,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就不能留一处空地。”王永红说。

从一株苗到一棵树再到一片林,连续20年,宜川县“悬崖造林队”植树拦泥沙、造林保水土,让原本不长树的悬崖逐渐绿了起来。

“悬崖造林队”是绿色奇迹创造者的一个缩影。

“截至2023年底,延安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年入黄河泥沙量由1999年的2.58亿吨降为0.31亿吨,降幅达88%。”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思江介绍,“从1999年到2023年,全市扬沙天气从每年27.2次减少为每年2.7次,城区空气年优良天数从238天上升到323天。”

在距靖边县城5公里处,五台森林公园郁郁葱葱、绿意绵延。1964年,靖边人民开始在这里义务植树。经过艰苦努力,现在这一区域绿化面积近2万亩,保存各类乔木树种约170万株,成为靖边县城的“天然氧吧”和“绿色之肺”。

2016年、2019年,延安市、榆林市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今天,黄土地彻底告别了“一碗水半碗沙”的历史。

一个村治出好光景

9月13日,吴起南沟生态度假村第三届文化旅游节拉开帷幕,美食推介、民俗演绎、网络直播……活动现场热闹非凡。

看着眼前的场景,南沟村党支部书记白涛颇有感触地说:“以前,这里一刮风,就是漫天黄沙。老百姓辛苦一年,挣的还不够一家人的口粮。”

1999年,南沟村原党支部书记闫志雄带领村民上山种树、打坝淤地。

渐渐地,南沟村的山绿了、水清了,村子人气越来越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村上的返乡创业青年刘虎是苹果产业大户,经营着170亩果园。2023年,他的年收入突破40万元。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刘虎一样的村民在村里种起了山桃树、山杏树、苹果树。“现在,我们村人均年收入超过1.8万元,要感谢好生态催生了好产业。”白涛说。

山绿了,人也多了。

2018年,南沟村注册成立了吴起县秦风水韵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设南沟村生态旅游度假村景区。当年,该景区营收就突破150万元。

昔日风沙漫天的小山村走上了生态第一、多业并举、良性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生态变好,延安的农村产业结构也更趋合理。“当前,山地苹果、大棚蔬菜等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延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9年的1381元增加到2023年的1.6万元。”延安市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志华说。

曾经“遇雨泥浆横流,遇旱满地冒烟”的米脂县高西沟村,在一届届村党支部的接续带领下,以林固土、以草养牧、以牧肥田,先后栽种生态林2300亩、经济林1000亩。通过发展山地苹果、生态观光旅游等产业,2023年,高西沟村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3万元。

高原绿,黄河清。今天,黄土高原成为全国连片增绿幅度最大的区域。黄土高原上的这片林,已经成为造福百姓的景观林、生态林、致富林。

这是陕西不断提升生态空间“含绿量”的一个缩影。从“尘土飞扬”到“翠绿漫山”,从“黄土高坡”到“塞上江南”,全省森林覆盖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13%提高到目前的45.93%。

三秦大地上,绿意更浓、生态更美,一片林的“绿色神话”正不断续写。


作者:王婕妤 郝颖责任编辑:林草倚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