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8日举办的2023中国家居数字经济产业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青年学者、中国市场学会研究部副主任肖宇博士分享了他对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相关研究。
在报告中,肖宇首先向大家阐述了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并分析了当前数字经济的全球竞争格局和中国的顶层设计,同时就当前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肖宇认为,从全球产业演进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的核心本质,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讯技术的融合应用和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主要推动力,从而促进公平和效率更加统一的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方式。
在报告中,肖宇将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模式总结为三大类七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是传统“设备售后服务”的数字化升级;第二种形态叫供应链管理,也就是在制造业企业原材料供应商和零部件供应商之间形成多点连接的一个系统;第三种形态是在网络上进行研发和设计的协作。
第四种形态是生产过程实时管理,这是基于高通量物联网能力的一种新型组织方式;第五种形态是企业运营实时管理,在该模式下,相关数据可以被脱敏以达到保密效果;第六种形态是社会化制造,这类服务企业本身没有制造能力,但其能够把区域内数量庞大的企业设备和信息接入平台,从而更精准匹配生产订单和设备,降低设备闲置率。
第七种形态是全生命周期服务,该模式是为处于创建阶段、生产阶段、发展阶段、转型阶段等不同阶段的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需求满足,其更多的是服务广大中小微企业,以帮助他们更加聚焦核心业务;最后一个业态是全要素和全流程的综合服务平台,该模式可为多种类型的工业企业提供综合性的生产性服务。
肖宇认为,数字技术的出现,使得巨量信息的实时获得、分析和反馈成为了可能,过去的距离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同时低成本的通讯和连接技术及智能计算使两业融合的搜寻成本、匹配成本、信任成本和谈判成本、交易成本显著降低。因此,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下,两业融合的空间是无比广阔的。
肖宇指出,从当前我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实践来看,至少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信息化孤岛依然存在,比如可能某一个企业做的很好,由于它是一个跨行业的融合,可能会出现信息不匹配与不对称情况;二是当前中小型企业网络化协同形的内部动力还不够高,因此需求和外部供给可能都没有办法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三是一些平台建设的成本还居高不下,增加了它的推广难度。
最后,肖宇认为,推进两业融合的政策路径是非常清晰的。第一,重点做好生产型服务业,尤其是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技术、金融物流、检验检测和品牌管理,要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让更多的企业去接受这种专业化分工、聚焦主业的合作模式;第二,监管部门要对两业融合的新业态给予更多的包容,要通过“负面清单”“包容审慎”规则,划定刚性底线、制定柔性边界、厘清监管责任,同时通过加强数字时代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引导、支持、保护和培育新业态发展;第三、是构建有利于两业融合的创新体系,尤其是人才队伍和整个社会的创新体系,同时用好金融工具,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建设好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商业银行产品矩阵,为创新企业成长壮大做好支撑。
专家简介:
肖宇,男,经济学博士,《中国创新增长中的私募力量》一书作者。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兼任清华大学全球私募股权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青年学者、中国市场学会研究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全球宏观、产业演进和企业融资理论。主持中国社科院青年科研启动基金“双循环与中国周边经济战略体系构建”(项目编号:2022YQNQD054)。截至目前,已公开发表各类署名文章100余篇,其中CSSCI共计30余篇、AMI权威级以上6篇。多篇文章被《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以章节作者身份参与3部教材和6部学术专著出版。近年来,作为主要成员多次参与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地方政府省级委托课题,数篇决策咨询报告被采纳。担任国内外多个核心期刊匿名审稿人和多家财经媒体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