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报刊网信 > 林草产业 >

最新遥感报告:中国大规模植树造林过去40年每年固碳近4亿吨

发布时间:2023-07-26 17:54: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7月26日在北京举行的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上发布。报告显示,过去40年,中国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生态工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为净碳汇效应、每年固定近4亿吨二氧化碳,有效降低全球土地利用碳排放。


  同时,过去40年,中国通过大规模保护性耕作和生态管理举措,实现土壤固碳速率最高、约占全球四分之一;过去1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13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十分之一。


  最新发布的遥感报告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牵头,联合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共同研究完成,针对全球碳计划评估中碳收支不确定性最大的化石燃料与工业碳排放、土地利用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3个分量共部署11个相关专题,主要结果包括:


  一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过去1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增长约千分之六的速度持续升高,即便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趋势仍未显著降低。


  二是过去40年,全球森林的加速损毁趋势并未得到遏制,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平均每年产生约3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碳排放的第二大排放源。其中,中国实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生态工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为净碳汇效应、每年固定近4亿吨二氧化碳,有效降低全球土地利用碳排放。


  三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持续增强,基于卫星的同化反演结果表明,过去10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平均每年吸收13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13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十分之一。


  四是全球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也呈逐渐增加趋势,过去40年全球土壤每年吸收约13亿吨二氧化碳,其中,中国实施大规模保护性耕作和生态管理举措,中国土壤固碳速率最高、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该报告还显示,中国碳卫星不仅可以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观测,还可以同化反演全球和主要国别的净碳通量,即陆地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净交换量。经过中国碳卫星同化优化计算的全球净碳通量估算偏差大幅缩小,将年净碳通量估算偏差从43亿吨二氧化碳降低到4.7亿吨。


  据报告编写骨干、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研究员刘良云介绍,本次评估工作综合利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碳同化等先进技术和方法,监测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时空变化,通过量化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对大气二氧化碳增量的贡献,发布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人为源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碳收支科学数据。


  他表示,《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研究编写工作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长期资助,今后将逐年更新和发布。中国科学院空天院等未来将继续加强全球碳盘点的监测核查支撑能力建设,并更好发挥国产卫星观测数据的作用,尤其是发展中国自主的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和碳盘点卫星遥感新方法,进一步降低全球和国别尺度碳收支估算的不确定性,为中国“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持续提供科学数据支撑。

555555555555.png

作者:孙自法责任编辑:许婧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