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新疆乌鲁木齐市雅玛里克山,观赏类花木次第开放,清脆的鸟鸣声不绝于耳,每天上山晨练的市民络绎不绝,这一切都归功于山上苍翠的林木所带来的一丝丝清凉。
雅玛里克山位于乌鲁木齐市西侧,山势呈南北走向,主峰青年峰海拔1391米,外缘周长约56公里。随着城市规划的变迁及快速发展,这座40平方公里的山体,几乎已被林立的高楼所包围。从山顶远眺,蜿蜒的山体披着绿色,如同一条绿色绸带。行走在山间道路上,紫丁香、红叶海棠、紫叶稠李、黄刺玫等苗木错落山间,各色花朵迎风招展,香气扑鼻。而早在三十年前,这里却一片荒凉。
裸露荒山曾是城市沙尘主要源头之一
雅玛里克在蒙古语中意为“山羊之家”,民间称妖魔山,曾是乌鲁木齐市区内最大的一座荒山,山体地表面积达6万亩。由于位于城市的上风口,加之山体土层浅薄,干旱缺水,且春季多风,生态环境脆弱,三分之二的山地呈荒漠化,每年大量沙尘随大风进入市区,是乌鲁木齐沙尘气候的主要源头之一,严重威胁着城市的生态环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雅玛里克山所处的沙依巴克区园林队成立绿化“荒山班”,并在山上种下第一片绿化试验林。当年的“荒山班”班长安利胜说:“山上光秃秃的,一到刮风天,风卷起的石子打在脸上,生疼。”
在“荒山班”努力下,200棵小树苗在雅玛里克山上“落户”了。每天清晨天刚亮,队员们就背水上山给树苗浇水。对于这块试验田,安利胜和“荒山班”的队员们铆足了劲,操碎了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来年开春,试验田里的200棵树苗九成都抽了新芽。
“园林父子兵”的两代接力
2001年,从部队转业的李作余被分配到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林业园林管理局,从此在雅玛里克山上扎下了根,一干就是20多年。每逢周末、寒暑假,李作余就会带着年龄尚小的儿子李策上山。在李策的眼里,挖坑、种树、浇水,认识各种树木、花卉,一切都是那么好玩。不知何时,一颗小小的种子落入他的心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根发芽。
李策说,在雅玛里克山种树的老前辈们最大心愿,就是在这座荒山上种满树,一眼望去都是郁郁葱葱的绿。不同于父辈“把荒山变绿林”的梦想,对于“林二代”李策来说,他的梦想是给荒山的“绿色本底”披上“彩装”。
2016年,乌鲁木齐市开展“树上山”工作,作为园林绿化队伍中的年轻力量,李策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向“五彩雅山”的梦想靠近。
李策发现,以前荒山上种的基本都是榆树,但其实红叶海棠、山桃等开花树种和金叶榆、紫叶稠李等彩叶树种都适合在山上栽种,各类树种错落搭配,可形成更美的景观效果。他的建议被采纳了,如今的雅玛里克山不仅有郁郁葱葱的绿,更有醉人的红。
昔日荒山变城市“绿肺”
随着乌鲁木齐市“树上山”项目快速推进,雅玛里克山的绿化速度也按下了加速键,用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之前22年种植树木总量的1.77倍。
而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园林人才能体会。
雅玛里克山山势险峻陡峭、山体坚硬、绿化条件恶劣,有些地方地势险峻,坡度较大,拉水、运苗的车辆根本上不去,只能靠人。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园林队员采取自上而下开展种植的模式,栽植前进行树穴换土施肥等措施有效解决土层稀薄问题;通过人工背树上山、背土上山、接力运树等方式有效解决运输问题;通过修建泵站、铺设水系管线、压力补偿式自动化滴灌系统等措施,解决裸露山体无水源、高差大等困难,切实满足灌溉用水问题。截至目前,雅玛里克山上已铺设各类水系管线3550余公里,建成中水蓄水池9座,容量共计5.3万立方米,累计铺建道路75公里。建成2座泵站,出水总量达3010立方米每小时。雅玛里克山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到7.5万立方米,将城市污水过滤净化用于绿化灌溉。
如今,快要退休的李作余每天还会到山上转转,看看自己亲手栽的树。有时会碰到已是园林队队长的儿子李策用手机远程遥控浇水,回忆起自己当年浇水的场景颇为感慨,“十多年前,我们植树那会,浇水靠车拉,陡坡上不去的地方,我们只能肩扛手提背着水罐上,一次才能浇200余棵树,现在手机一点一个山头的树都喝上了水。”
自1996年雅玛里克山开展荒山绿化造林,先期多以乔木和灌木为主要种植品种,近年来为打造景观,新增炫丽海棠、红叶海棠、金叶榆等10余种景观树种,结合苗圃基地建设,有效提升绿化观赏性。近30年来,雅玛里克山已累计完成绿化4.38万亩,种植树木550万余株,植物品种达百余种之多。
昔日的荒山,如今满山林木,转变为城市“绿肺”,成为市民春日踏青、盛夏避暑、秋夜赏月、隆冬观雪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