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东南麓,是安徽省重点山区县(市),森林覆盖率54.4%,140.5万亩森林蕴藏着丰富的林产品。
近年来,潜山市以推深做实林长制为抓手,高位推进、特色打造、绿色发展林下经济,为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群众增收致富贡献了林业力量。
强化顶层保障
产业规划、组织保障、财政投入,潜山市顶层发力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将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潜山市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制体系,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林长制综合目标考核,压实工作责任。建立林长“三联系”制度,精准帮扶重点林下经济经营主体,主动跟进服务,有针对性地纾困解难。优化营商环境,升级服务水平,实行“一企一策”,采取“一对一”“点对点”服务措施。灵活采取集中培训和送技术下乡等形式,向林下经济经营主体常态化提供免费技术服务,编印林下经济发展技术手册4万余册。
全市每年投入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性奖补资金超过700万元,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对一些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服务效果好的林下经济企业给予重点扶持,现已累计投入4100万元。同时,将林下中药材和食用菌栽培纳入政策性保险,财政补贴80%保费,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打造特色产业
目前,潜山市分布有药用价值植物达957种,境内还有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金紫山森林公园、板仓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丰富的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潜山市做足特色产业大文章。
做活林下种植。潜山市发挥“药”优势,建成百亩以上石斛、西洋参、天麻、黄精等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26个、面积2.16万亩,打造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1个,涌现出逸品山庄石斛、谷田稻香天麻、牧州西洋参等产业龙头。发挥“竹”优势,培育笋材两用林示范基地3500亩、高产食用竹基地3万亩,年采集加工竹笋3000吨。发挥“菌”优势,利用采伐剩余物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建成羊肚菌、香菇、木耳等食用菌栽培基地1400亩。目前,全市年产中药材3700吨,综合产值2.8亿元;林下种植总面积13万亩,林下种植企业52家,林下中药材产业已成为潜山市“双招双引”重点推介项目之一。
做实林下养殖。以“林鹿”“林畜”“林禽”等养殖模式,潜山市引导群众与企业发展林下养殖。全市建成千亩林下养殖基地16处,有养殖企业32家、发展林下养殖320户,养殖总面积13万亩,年产值6亿元。
做强森林康养。围绕打造长三角生态健康后花园目标,潜山市以天柱山为龙头,探索“森林+”发展模式,引进高山滑雪、低空飞行、峡谷漂流、森林体验新业态,推进森林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市有森林康养基地18处,省级森林人家23家、森林民宿35家、农家乐(林家乐)235家。2023年,全市接待森林康养游客1200.89万人次,经营收入80.66亿元。森林旅游、森林康养带动2万余群众稳定就业,越来越多的群众吃上“旅游饭”。
持续转型升级
林下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保护生态资源。
潜山市制定林下经济负面清单,严禁在生态脆弱区发展林下经济,合理确定林下经济产业类别、规模及利用强度,防治破坏生境和水土流失。严格管控茯苓种植,严厉打击非法采伐松树、占用林地窖茯苓行为。宣传推广合理利用阔叶树采伐剩余物,抚育间伐材种植天麻、食用菌等林下种植,规范资源利用。制定木本及林下中药材绿色防控方案,推广绿色种植模式。
林下石斛
创新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潜山持续转型升级。
潜山市推进林下经济产业与国家储备林项目深度对接,将林下种养和森林康养纳入国家储备林建设总体规划。通过加大“双招双引”力度,高位引进森林康养和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着力打造林下西洋参、石斛、黄精等中药材基地3个和千亩食用菌基地1个,以及在环金紫山-浒山湖、天柱山建设森林康养小镇3处。同时,推广“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推进林下种养、森林康养基地一体化建设,培育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家、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5家、示范社6家、示范家庭林场5家,示范带动3.2万群众就近务工就业,人均年增收达3000元。
近年来,潜山市聚焦三产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林下产品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逸品山庄石斛、九牧鹿业等企业以林下种养为基础,做深产品加工和销售,延伸康养旅游,初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完善林下品牌营销体系,支持企业利用自媒体、公众号等平台开展线上营销,林下产品电商年交易额达2200万元。目前,全市林下系列产品获省著名商标2家、森标认证1家,有机、绿色产品认证15个。
(安徽省潜山市林业局供图)
下一篇:河南卢氏发展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