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拂洞庭岸,植树正当时。3月11日,在岳阳林纸的岳阳五垸基地,该公司领导叶蒙、姚泽阳与党员、骨干共赴第38次“绿色之约”。新植的香樟、木荷迎风舒展,见证着央企以初心为笔、汗水为墨,在新时代精心勾勒绿色发展的生态长卷。
绿色接力 赓续初心
植树现场,党旗飘扬,锄锹起落间,数百株木荷、香樟在营林示范基地安家落户。造林实施“机械化整地+标准化造林”新模式,坚持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现代化营林示范基地,树立区域林业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这片绿意的源头可溯至1987年。彼时栽下的湿地松幼苗,如今成长为岳阳林纸“林浆纸一体化”战略的生态脊梁。38年来,从岳阳五垸到湘、鄂、赣、桂,构建起千里生态屏障,林木资产约180万亩,为推进国土绿化、增加森林资源作出积极贡献。面对2024年的冰雪灾害,岳阳林纸创新采用“四维修复法”,通过新造林、补植更新、引种试验、人工抚育的“组合拳”,让受损林地重焕生机。
每年三月,该公司领导班子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38年的植树活动成为“规定动作”,植绿爱绿护绿意识深入人心。
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
森林既是一座绿色富矿,也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该公司充分发挥森林“四库”作用,用科技赋能,共建美丽中国。
在君山林业科研中心,一场“绿色革命”悄然发生。国家杨树种质资源库的良种繁育试验地,“丘岗杨”在此被驯化。2025年,是岳阳林纸大规模、大面积造林之年,“丘岗杨”也首次上岗,成功实现滩涂向丘岗的生态跨越,使造林效率大幅提升;同步推进的丛生竹速生培育、耐寒桉抗冻基因改良等科研攻关,为该企业造林储备核心动能。
产业链创新催生绿色裂变。岳阳林纸由木片经营业务延伸至森林认证产品链,将化学机械法制浆技术与林业“三剩物”应用相结合,将木材采伐、造材和加工后所剩下的边角余料作为原材料,直接“变废为宝”。
碳汇经济 点绿成金
绿水青山,价值无限。岳阳林纸以林业基地为纽带,在大力植树造林的同时,持续推动木片、松脂等产品运输加工发展,推动国家储备林、碳汇林、森林精准提升等项目,不断探索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路径,打通生态价值转换通道,让“绿叶子”鼓足“钱袋子”。
“每公顷森林的年固碳量约为3~7.5吨,我们正把绿色账本变成发展账本。”岳阳林纸碳汇专家指出,扩大森林资源对实现“碳中和”目标至关重要。2013年起,岳阳林纸依托大面积森林资源,开始布局碳汇全产业链;2021年,搭建碳汇业务开发平台,林业碳汇项目布局拓展至多省;同时,参与全国首个林业碳汇国家标准制定——《林业碳汇项目审定和核证指南》,推动实现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此外,岳阳林纸推出多种新型环保产品,其中以杂木、樟木等农林三剩物为原料的精品文化用纸,推动杂木纤维资源高值化利用,为企业增利显著;2022年,公司推出“碳中和”产品,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砝码。
从洞庭湖畔到八桂大地,从传统造纸到“碳路先锋”,岳阳林纸用三代人的坚守证明,当绿色成为发展基因,每一锹泥土都孕育希望,每一片新绿都通向未来,这是一场“绿色长征”,永不停歇、久久为功。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