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国家公园 > 文化科学 >

39年保护,全球朱鹮种群增至5000余只

发布时间:2020-10-20 14:37:39  来源:林草价值网链

t0109a956e88af3b639.jpg

  1981年,陕西省洋县发现7只朱鹮。2020年,全球朱鹮种群数量增加到5000余只。


  39年保护,朱鹮归来。


  后的朱鹮


  朱鹮,东方特有鸟类,存活时间超过6000万年,被称为鸟类“活化石”。


  1977年,日本仅剩的8只朱鹮个体丧失繁育能力。1979年,在朝鲜板门店,朝鲜最后的朱鹮宣布灭绝。1981年,在苏联哈桑湖,当地朱鹮宣布灭绝。2005年,日本宣告本土朱鹮灭绝。中国成为找到朱鹮的最后希望。


  1978年,寻找朱鹮的重任落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荫增等5名科学家肩上。在随后的3年时间里,他们沿着朱鹮曾分布的吉林长白山脉寻觅,途经燕山、中条山、吕梁山、大别山,始终没有发现朱鹮的身影。随后一再扩大寻觅范围,北起黑龙江兴凯湖,南至海南岛,西自甘肃东部,东临海岸线。行程5万公里,走过13个省份,踏遍祖国的大半河山,仍是失望的结局。


  就在科学家们一筹莫展时,奇迹出现了。1981年5月23日,中国科学院发布消息,在陕西省洋县姚家沟发现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惊羡世界。


  保护路漫漫


  从此,拯救朱鹮种群工作正式启动。


  1981年6月,洋县发出“关于认真保护世界珍禽朱鹮的紧急通知”。县林业局成立“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保护小组,由刘荫增带领朱鹮保护站4位年轻人进驻姚家沟。他们和朱鹮生活在一起,用3年时间基本摸清了朱鹮的生态生物学习性和活动规律。


  1986年9月,陕西省洋县保护观察站成立,负责全省朱鹮保护管理。


  1988年,首个易地保护人工种群建立,“青青”“平坪”“姚姚”等6只朱鹮幼鸟送往北京饲养繁育。


  1989年7月,陕西省朱鹮救护饲养中心在洋县周家坎村启动建设。


  1992年至1995年,陕西省朱鹮保护观察站开展朱鹮救护饲养及人工繁殖研究,先后攻破饲料配比、孵化技术、雏鸟成活率等环节的技术难题,成功繁殖朱鹮幼鸟3只,开创了朱鹮人工繁殖第一例。


  2001年,陕西省朱鹮自然保护区成立,先后在陕西省楼观台、宁陕,河南省董寨,浙江省德清,以及日本、韩国等地发展朱鹮人工种群,填补了国内外人工饲养繁育朱鹮的空白。


  2002年,为避免单一朱鹮种群遭受疾病威胁,陕西省对朱鹮实行异地饲养,将60只朱鹮由洋县饲养场转移到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并建立了楼观台易地保护繁育基地。多年来共繁育朱鹮400余只,现有种群规模稳定在200余只,向浙江、上海、广东、四川等朱鹮繁育机构提供朱鹮种源68只。


  从秦岭起飞


  目前,世界上仅洋县有朱鹮野生种群,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朱鹮仍为极危级。


  如何让濒危物种真正摆脱濒危状态?野放是一种重要探索。


  2004年起,朱鹮野化放飞活动先后在秦岭南北地区开展。2004年至2006年,在洋县华阳镇开展的人工饲养朱鹮野化放飞实验,连续两年成功放飞朱鹮23只,为朱鹮异地引入积累了经验方法。


  2007年5月,中国首个朱鹮再引入项目在陕西省宁陕县城关镇寨沟村实施,26只朱鹮在这里放飞。


  2013年7月,秦岭以北的陕西省耀州区实施朱鹮再引入工程,在柳林林场野化放飞32只朱鹮,之后又于2015年第二次放飞30只朱鹮。截至2019年5月,野化放飞的朱鹮已繁育出第三代,野外种群数量超80只。


  2014年,30只朱鹮在宝鸡市千阳县成功放归,经受两个冬季低温锻炼后,基本适应了放飞地的气候环境。2018年、2019年,周至县楼观台相继放飞了20只朱鹮,目前野外种群近30只。


  就地保护、异地饲养繁育再到野化放飞,陕西省把朱鹮从濒危灭绝的边缘拯救过来,全省朱鹮总数超4000只,栖息地由不足5平方公里扩大到1.5万平方公里。通过合作,河南、浙江、四川、北京、上海、河北,以及日本、韩国也拥有了朱鹮人工种群,形成了中日韩三大保护地共同发展态势。


  2018年5月23日,首届朱鹮国际论坛在陕西省举办。朱鹮这“东方宝石”从秦岭起飞,飞遍全国、飞向世界。

作者:韩莹责任编辑:林草椅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