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融媒 > 产业新闻 >

金融扶贫“卢氏模式”推动林草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08-30 09:26:14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为深入了解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的经验做法,分析总结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促进林草产业发展与农户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推动林草产业与金融服务深度对接,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今年3月28日-4月1日,国家林草局经研中心赴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组深入卢氏县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园、万亩连翘产业扶贫基地、国家储备林项目基地、食用菌产业基地、淇河国有林场以及乡(村)金融服务站(部)调研,召开由林业、财政、金融、扶贫、保险等部门代表参加的座谈会。


  卢氏县社会经济发展和林草资源概况


  卢氏县地处河南省西部深山区,是秦巴山片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三山一滩”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深度贫困县和革命老区县,也是河南省县域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的深山区县。


  2016年初,卢氏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7万户6.31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8.9%。经过4年多的脱贫攻坚,2020年卢氏县正式脱贫摘帽,其探索的金融扶贫模式为脱贫摘帽作出了重要贡献。


  卢氏县是河南省林业大县,林业用地面积475.5万亩,有林地面积387万亩,森林覆盖率70.35%。林草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核桃、花椒、板栗等木本粮油林逐步形成规模,苹果、猕猴桃等经济林与连翘等中药材基地稳步提升。林下经济面积156.79万亩,总产值33.1亿元,初步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林下产品加工四大产业格局。林产品加工业与森林旅游业逐步壮大,形成了一批以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代表的干杂果深加工企业,依托豫西大峡谷、双龙湾等打造了一批森林生态旅游群。


  “卢氏模式”与林草生态产业融合情况


  以支持国家储备林建设为突破口,卢氏县统筹中央资金和金融资本,推出符合林业生产周期的金融产品,进一步推动了林草生态产业融合发展。


  助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2017年启动项目建设,目前完成一期建设目标7.23万亩,2019年以来项目实现劳务带贫890户,直接带贫资金238.1万元,为601户贫困户实现地租收入222.8万元。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持续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发展倾斜,有效促进了资本在参与主体间合理流动。


  支持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园建设。当家山核桃科技扶贫示范园区占地2000亩,一产核桃种植培育,林下套种丹参、射干、白芍、辣椒、红薯等中药材和农作物,塄堰边栽植连翘;二产核桃研发加工,规划建设集核桃博物馆、核桃培训中心、核桃加工中心、优质苗木繁育中心及配套服务设施于一体的核桃科技研发中心;三产核桃休闲文化,以核桃采摘、观光、农耕体验、窑洞民俗为主,建设核桃文化博物馆。园区已完成2000亩的核桃栽植建园任务,同时利用金融扶贫贷款15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技能培训、电商购销4种带贫模式,带动当地群众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园区自2017年10月建设以来,累计带动农户1325户、贫困户362户。


  探索资源变资本。目前,卢氏县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6笔,贷款额度6350万元。


  “卢氏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河南省委、省政府通过创建金融扶贫试验区,找准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落地的现实障碍,针对性地建设了“四大体系”,形成了“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强化组织领导。河南省政府等6部门联合印发《金融助推卢氏县脱贫攻坚试验区工作方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河南省扶贫小额信贷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暂行)等六个方案的通知》。同时,成立联合工作推进机制。市级层面印发了《金融助推卢氏县脱贫攻坚试验区的意见》等9个文件。县级层面印发《金融助推卢氏县脱贫攻坚试验区建设市县联合办公机制的通知》等10个文件,成立了金融扶贫领导小组,确立了与中国人民银行三门峡市中心支行的市县联合办公机制,并建立了议事规则。


  构建“四大体系”。卢氏县先后开展“金融服务、信用评价、产业支撑、风险防控”四大体系建设。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设立县级金融扶贫服务中心1个、乡镇金融扶贫服务站20个、村金融扶贫服务部277个,实行“村部初审、乡站审核、中心推荐(农信担核保)、银行放款”的贷款流程。深化信用评价体系。对农户信用指标信息进行评分和分级,根据信用评级结果给予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授信额度及利率优惠,将失信户拉入失信黑名单,限制享受扶贫领域内优惠政策。建立产业支撑体系。打造中、西、南、北四大产业片区,确立绿色农林、特色加工、现代服务三大主导产业,确保每个产业都有2个以上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超过1000家,建成350个产业扶贫基地,每户都有3个以上增收项目。筑牢风险防控体系。金融服务体系中乡站、村部承担农户的贷后监管,合作银行承担合作社、企业的贷款监管,对50万元以上贷款实行受托支付或分期支付。县政府设立2000万元贷款周转资金池,提供续贷周转资金。为农户、带贫企业、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贷款保证保险、人身意外保险、公共责任保险和农产品自然灾害保险。采用“政府+银行+农信担保+再担保”四位一体或“政银企”“政银担”“政银保”等风险缓释机制。凡贷款不良率超过5%的行政村、或超过30%行政村被熔断的乡镇,停止该行政村或乡镇贷款发放,并启动追偿程序。


  “卢氏模式”带动脱贫增收成效显著


  卢氏县各银行推出扶贫小额信贷、政银担、香菇贷、村委助富贷等多种特惠及普惠信贷产品,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带贫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等。截至2021年3月15日,全县累计投放金融扶贫贷款2.31万笔23.78亿元,其中贫困户贷款1.05万户2.27万笔10.7亿元,户贷率45.66%,合作社贷款261家7.26亿元,企业贷款48家5.79亿元。


  坚持龙头企业引领。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金融扶贫的重点,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达5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由300余家增加到1569家,新增就业岗位1万余个。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有季节性工人1500人,其中贫困户1086人,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帮扶贫困村11个,向建档立卡贫困户1086人发放劳务工资等各类资金1059万元,人均增收9755元,使108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强化利益联结共享。建立了“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组织、农户参与、基地承载”的利益联结共享机制,探索订单农业、合作经营、劳务增收、“产权+劳务”4种带贫模式。瑞东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就业130人、人均收入4000元以上,间接就业700人次,受益群众2万人。望家山万亩连翘基地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贫,把基地内1.17万亩连翘流转给合作社,由合作社负责经营管理、组织农户参与劳务,农户从中获得土地流转租金和劳务薪金。同时通过政府产业扶持资金二次分配带贫,乡政府将40%股份按照贫困人口比例分配到各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各村通过设置公益岗位、支持双扶驿站、特困人口救助等方式二次分配,全部用于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推广“卢氏模式”的建议


  总结推广“卢氏模式”经验。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卢氏经验的传播与发展,将卢氏县打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实践基地。在政策性银行和有关商业银行的支持下,选准特色支撑产业,选择国家林草局1-2个定点帮扶县开展金融扶贫“卢氏模式”试点工作。依托卢氏县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农业、水利、交通、文化、旅游、体育、健康等多领域形成良性互动。


  创新体制机制激活“两权”权能。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林权流转服务,加快推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与林权收储担保机构建设,创新农村信用等级评价运用。促进林权抵押贷款与农村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探索建立确权颁证、价值评估、抵押登记、交易流转和风险处置机制。


  增强金融支持产业发展的精准性。重点发展林草特色生态产业,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将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提供就业岗位,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推动林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集中打造一批高标准、大规模的示范主体,遴选推介一批发展典型企业和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形成产业融合发展的带动点。优化产业链布局,统筹林产品精深加工与初加工,推动林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增值,完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形成产销对路的精深加工引领生产发展的新模式。运用好国家储备林、公益林管护、生态效益补偿及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结合国家和省级层面“双重”规划,扩大项目增收成效。完善生态护林员政策,拓展生态护林员职能职责,增强基层林草资源管护力量。


123.jpg

作者:菅宁红 王亚明 王雁斌 衣旭彤 王信责任编辑:齐琪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