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报刊网信 > 林草产业 >

生态扶贫的“山西路径”

发布时间:2022-11-02 09:56:30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界河口镇是岚县最北端的乡镇,山多地少和一寒二旱三风沙的恶劣环境,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界河口镇率先推行购买式造林试点,鼓励村民组建造林合作社,以政府花钱买活树的模式,变“要我造林”为“我要造林”,帮助贫困户稳定增收。目前,界河口镇通过购买式造林,累计实施荒山造林1.7万多亩、退耕还林1.1万亩、野生沙棘林改造1万亩,种植大果沙棘7500多亩,421户贫困户1373人依靠造林和管护实现稳定脱贫。


  山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省份,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两个在山西,主要分布在吕梁山、太行山及北部高寒冷凉山区,深度贫困与生态脆弱相互交织。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西联动实施造林绿化务工、退耕还林奖补、森林管护就业、经济林增效、林产业增收五大项目,每年带动52万贫困人口增收10多亿元。在一个战场同时打赢脱贫攻坚与生态治理两场战役,生态扶贫的“山西路径”越走越宽阔,已成为山西省脱贫攻坚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2015年,山西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5%,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生态脆弱的面貌依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与此同时,贫困劳动力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外出务工,缺乏脱贫的渠道。引导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参与造林、获得劳务收益,成为一举两得的最优选择。


  2016年以来,山西出台一系列政策,将造林项目由招标制改为议标制、由专业队实施改为合作社实施,组建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将贫困县造林任务全部安排给合作社,每个合作社贫困户比例不低于60%。同时,将贫困县造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800元,规定劳务支出必须超过造林投资的45%、贫困社员劳务收入占比超过60%。


  吕梁、太行山区是山西省陡坡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区域,群众退耕还林改变种植结构的积极性很高。山西将退耕还林作为增加群众奖补收益的有效途径,将退耕还林任务向贫困地区倾斜,对贫困县退耕还林任务,省级配套补助700元,使每亩补助标准达到2300元。2017年-2019年,全省累计安排退耕还林473万亩,基本实现应退愿退尽退,其中在贫困县实施退耕还林436.57万亩,占全省总任务的92.3%。


  太行、吕梁山区也是山西省现有林地资源的主要分布区。山西统筹国家生态护林员、天然林保护、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未成林管护等项目资金设置管护岗位,优先选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成为生态管护员,通过参与生态管护实现脱贫。全省58个贫困县共聘用集体林管护员3.74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8万人(含生态护林员17522人),人均年工资超过7000元。


  多年来,山西以红枣、核桃为主的传统经济林产业整体效益较低,全省已结果的830万亩干果经济林中,低产低效林占60%。为推动实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山西大力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对4-20年生的低质低效干果经济林开展整形修剪、高接换种、科学施肥等综合管理,每亩补助200元。项目优先安排对贫困县、贫困户的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组织贫困人员成立技术服务队,采取专业合作社或“企业+技术服务队+农户”的模式,实现贫困户干果经济林综合管理全覆盖,同时有效解决群众缺乏管理技术的问题。


  以乡土树种野生资源改造为突破口,山西通过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林地林木资源量化入股、开展林业资产性收益改革试点等综合性措施,形成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有效增加农民资产性收益。采取“林药菌禽蜂”一体化的模式,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业产业。


  2016年,山西将全省贫困县和省直林局新造林、退耕还林、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配套资金纳入政策性银行贷款支持范围,成立山西林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采用“省级统贷统还、政府购买服务、银行整体授信、按照项目核准、分批发放贷款”的模式解决配套资金。2019年3月,省政府批复了林业生态扶贫PPP项目实施方案,项目成功纳入财政部PPP项目库,并通过国家开发银行总行的授信评审。2019年12月30日,项目公司与国开行山西省分行签订了61.76亿元的借款合同,首批贷款资金20亿元已到位,成功实现PPP融资模式在林业生态扶贫领域落地。


沙棘.jpg


作者:景慎好 贾向前责任编辑:蔡晨霞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四川省林业产业联合会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