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林业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福建首批省级森林养生城市、森林康养小镇和森林康养基地名单。作为生态旅游的进阶形态,森林康养依托森林生态环境,开展以大众健康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服务活动,受到公众的热切关注和追捧。而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之路上,福建走在了前面。
近年来,福建省深挖森林资源,植入医疗、养生等元素,提高森林康养产业的服务价值,探索绿富共赢的更多实现方式。2019年全省生态旅游总人数2.57亿人次,生态旅游直接收入达1106亿元,带动其他旅游收入1084亿元。
从森林人家到森林康养
位于武平县最高峰梁野山南麓的云礤村,曾是全县最穷的山村。“村民靠山吃山,砍木头、打野味、采摘野生食用菌是主要收入来源。”60岁的村民邱光福说。2001年,云礤村的1万多亩林地被划为生态公益林。赖以为生的林木资源再不能随意砍伐,大批村民出走谋生。
经过多年休养生息,云礤村生态面貌焕然一新。加之交通条件改善,向往好山好水的游客纷至沓来。部分村民尝试改造自家民居,为过往游客提供吃住娱游憩住宿服务。这便是森林人家最早的形态。
2012年,在县城做家禽生意的邱光福重回云礤村,开办光福森林人家,每年收入超过20万元。如今,全村创办森林人家32户,从业人员达350多人。
早在2006年,福建提出在山水俱佳处打造森林人家的构想,并通过统一品牌、授牌经营、制定规范、评星定级等方式,加以壮大。经过多年培育,森林人家逐渐成长为福建生态旅游当家品牌。如今全省森林人家授牌近700家。
“福建森林覆盖率66.8%,连续42年居全国首位。近年来,福建强化森林资源保护修复,大力开展国土绿化、森林抚育、林分结构改造和景观提升。”国家林草局生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陈静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大众对休闲度假、健身养生的需求与日俱增,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势在必行。
2020年,福建省林业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依托森林生态景观资源,建设一批设施齐备、产品丰富、管理有序、服务优良的森林康养基地。
开拓生态产业化新路径
在大田县桃源最氧睡眠小镇的旅行,是从一场好的睡眠开始。
睡眠小镇位于大田西部桃源镇的赤头坂国有林场境内,九龙江源头桃源溪流经此间,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万个以上。
“我们主打‘一觉睡到自然醒’‘深度好睡眠’健康睡眠产品。”小镇运营公司——福建好睡眠康养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涂联明说,睡眠小镇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睡眠脑电监测系统,三明市第一医院在此设立睡眠专科门诊,开通医保报销系统,并将“焦虑伴睡眠障碍”列入特殊病种医保报销目录。在这里,“逐梦者”们还可以品尝到山苍子炖黑兔、黄花远志炖番鸭汤等当地特色食品。
三明提出把森林康养产业作为绿色产业的新龙头,在全省率先开展全域森林康养实践。“我们立足景色优美的森林景观、宜人舒适的森林环境,实现森林生态资源与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三明市林业局负责人说。
为此,三明推动森林康养基地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设立健康管理中心,至少派驻1名医生坐诊,并将符合条件的森林康养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普通游客可以凭借医保卡刷卡消费并纳入医保统筹支付。全市目前12个市级森林康养基地全部设立了健康管理中心,11个开通医保报销系统。
目前,三明开发了“森林+静心修养”“森林+温泉疗养”等特色森林康养产品。2020年国庆假期,三明全市12个森林康养基地客流量近2万人次,营业额突破千万元。
提升森林生态服务价值
如今,福建森林康养业态已初步形成。全省打造以疗养、康复、养生等为主的康养业态;以发展食用笋、珍稀干果等为主的森林食品业态;以文化研学旅行、休闲体验旅游等为主的文旅业态;以森林健步、森林骑行等为主的体育运动业态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模式。
作为新兴产业,森林康养产业存在些许问题。目前森林康养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多数人从林业、旅游业转型而来,无法提供良好的森林康养专业服务。陈静建议,将森林康养人才培训纳入相关培训计划,鼓励医学、林业院校开设森林康养及相关专业,培养一批熟悉掌握森林医学、健康保健、运动休闲和旅游服务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森林康养产业还面临着资金、用地难的问题。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福建省鼓励各类健康、养老、中医药等产业基金进入森林康养产业,社会资本以合资、合作、租赁、承包等形式依法合规进入森林康养产业,引导其与国有林场、森林公园、合作社、农户等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各地积极探索机制创新,补齐短板。三明市将森林康养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统筹考虑,落实用地保障。
近年来,福建森林康养产业不断引入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向公众输出了众多优质、丰富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现了森林生态的服务价值。
上一篇:阳坝:北国江南的康养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