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莽莽、鸟声阵阵,冬季的黄海海滨森林公园依然生机勃勃。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飞盐撒沙漫连天”的盐碱滩。
黄海海滨森林公园依托江苏省东台市林场而建。1965年林场建场,一群拓荒者走进这里,开始在重度盐碱的瘠薄滩涂上种树。半个多世纪以来,10任书记和场长,一代又一代林场工人,把青春、梦想与希望深植荒滩,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森林,也形成了“艰苦奋斗、科学求真、守正创新、绿色发展”的“黄海林工”精神。
从盐碱滩涂到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自然遗产,黄海海滨森林公园成为一道坚不可摧的绿色屏障,走出一条物质与精神双赢的发展之路。
拓荒播绿
1965年,时任乡镇负责人的巴益宏接到组织任命,赴离家20公里外的海边组建东台林场,去面对沙尘飞扬、盐霜泛白、飞鸟不栖的茫茫荒滩。亲友们都摇头:“草都不生,能长树?”巴益宏却坚定地说:“党让干啥就干啥!”
建场之初,全场仅有领导班子成员6人、职工18人。“喝沟塘水,吃糙米饭,住茅草房”,便是当时林工开荒的真实写照。
一度,经过各种尝试,拓荒队迟迟找不到适地树种。1968年,林场迎来毕业于南京林学院的首位大学生朱龙山。有了专业技术加持,他们反复试验观察,反复比较筛选,易成活、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的水杉被拓荒队选中。为防止水杉苗被盐碱烧死,林工们用水杉枝条扦插,小心浇水漫灌、放水再灌,并用柴帘为幼苗遮阳。水杉新叶渐渐萌出,扦插育苗成功,林场开始大规模栽种水杉。
此后,拓荒队继续探索,相继攻克了盐碱滩引种、育苗、造林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探索出了挖沟引水降盐、栽植绿肥改碱等新方法,让竹子、意杨、银杏等越来越多的树种在盐碱滩扎下了根。
如今,6.5万亩盐碱滩变成了平原森林,黄海海滨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超过90%,活立木蓄积量超过22万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4000个。森林公园拥有各类植物628种、鸟类342种、兽类近30种,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节点。
守林护绿
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行,一些林场纷纷效仿,搞起了分林到户,砍树增收。时任东台林场场长的朱龙山率队考察后态度坚决,“砍树绝对不可以,没了林,林场也就不存在了。”
不损一棵树,不毁一片绿。东台林场职工憋着这股劲儿集思广益,很快摸索出了间伐的路子:根据树木发育及森林培育目标,适时适量采伐部分林木,调整林间密度。在保证林地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使林场林木亩均收益不断提高。
思路一活,出路渐宽。职工们又相继探索出林间套种作物、发展林下养殖等致富门路,还办起了纤维板厂、木器厂,兴建了针织厂、家具厂,“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全面发展”成为林场的经营策略。截至1990年,东台林场累计创造效益775.17万元,每年向社会提供木材近1000立方米、竹子30万担、苗木800万株。
1993-2002年,国家全面推行企事业单位改革。林场属于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砍伐树木须严格按照核定指标,经营无法完全市场化。“当时不少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实行‘事改企’,将产权卖给个人,或将所有权承包给个人。我们承受住压力,保住林场,才有了今天的森林公园。”时任场长沈帮勤提出保国有林地、保林木资源、保职工利益的“三保”之策,坚决守住林地国有这条红线。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东台林场为国家建造了一座绿色宝库,为百姓建设了一座绿色银行。“过去,总有人说我们‘抱着金饭碗讨饭’,但事实证明,守好青山才能得金山。”沈帮勤感慨道。
以绿生金
2004 年,东台林场获批为省级黄海海滨森林公园,新的挑战随之而来。“森林公园建设和林场建设有很大不同,创建国家森林公园是我们的新梦想。”现任场长徐长柏信心满怀。
打造景点,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产品,塑造文化品牌,开启生态特色景观建设,林场借鉴国内外森林公园、景区建设经验,整合周边滩涂湿地、风光带沿线可开发资源,以森林生态、海滨风情为特色,发展生态度假、养生康体、湿地观光、科普教育、运动健身、商务会展等休闲度假产品,策划森林马拉松、音乐节等品牌活动,游客量和旅游收入翻番增长。2015 年,黄海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创建成功,次年获批国家 4A级旅游景区。2018 年获批省生态旅游度假区,同年游客量达 200万人次,同比增长 30%。
2019 年 7 月,黄海湿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自然遗产。区域内的黄海海滨森林公园,开始朝着更高目标迈进,2020 年公园旅游综合收入达 3.8 亿元。林场在完善核心区基础设施的同时持续推进“改造行动计划”,打造林灌、林草、林花立体景观,以每年 10 万株的植树造林任务,扩大黄海海滨地区活立木蓄积量,增强黄海湿地的“肺活量”。
徐长柏介绍,步入“十四五”,黄海海滨森林公园将继续发扬“黄海林工”精神,打造全国有影响的森林小镇。
上一篇:广东古树名木摄影比赛获奖结果出炉
下一篇:广东举办首届南岭观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