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瑶艺”工作坊的文创产品。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陆荣斌 摄
“五彩瑶艺”工作坊的文创产品。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陆荣斌 摄
“五彩瑶艺”工作坊一角。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陆荣斌 摄
蓝彩青在展示她的“民族福娃”。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陆荣斌 摄
返乡创业做文创 带动搬迁户增收
—— 记大化瑶族自治县返乡创业瑶族女孩蓝彩青
广西新闻网大化2月22日讯(通讯员 陆荣斌)在大化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里,有一家古朴典雅、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店铺。在这个店铺的大门口两旁,摆放身着瑶族服饰的模特;门内货柜上,一只只精致秀丽、栩栩如生的“民族福娃”正“看着”工人们各自忙碌着。这家名叫“五彩瑶艺”工作坊的主人叫蓝彩青,是一个致力于传承民族文化、返乡创业的90后瑶族女孩。
蓝彩青是大化县江南乡尝梅村人,2016年大学毕业后,和伙伴一起在南宁开始创业,主要业务是服装定制与表演服装出租(主要是民族服装)。创业之初,她们接手了一家表演服装租赁公司。这家公司已经经营了十几年,大多数服装的款式已显老旧,而且不符合当下客户的审美需求,市场很难打开,再加上资金方面的困难和人手不足,公司收支难以平衡。2018年,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蓝彩青决定转型做服装定制,主要业务是民族服装定制与广告衫的定制加工。
这一次,蓝彩青和伙伴转型成功了。
蓝彩青说:“我本身是少数民族,一直想着做一件自己感兴趣、能解决生存问题又有意义的事。我觉得从事民族文化、民族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这一块就很不错。”
在蓝彩青生长的瑶寨,老一辈的妇女都有一套自己做的瑶族服饰。小时候,她看过母亲和寨子里的其他妇女做过瑶族民族服饰,自己也跟着学了一些。而今,为了创业需要,她在“南宁扮客”服饰培训中心学习了一年,参加了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自治区织锦与刺绣技艺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班,还先后到贺州、南丹、巴马等地考察学习。
在不断学习中,蓝彩青认识到,家乡才是民族文化的土壤,要想在民族文化、民族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有所作为,返乡扎根,好好学习研究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外创业的蓝彩青看到了大化的发展势头很好,加上自己也很留恋家乡,就托人帮忙了解大化对返乡创业人群这方面的扶持政策。2019年初,蓝彩青和伙伴开始返乡创业,决定将公司的发展与家乡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文化大化、旅游大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019年3月,她的工作坊在大化红水河长寿养生电子商务城里正式挂牌成立,大化工信和商务局给予了蓝彩青优惠政策扶持,免收了她店铺一年的租金。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她返乡创业的压力,加上在南宁创业时积累的经验,她在大化的创业很快有了起色。除了定制瑶族传统服饰、新款瑶族服装以及壮族传统服饰,她还开发了瑶绣包包、瑶绣手镯、民族福娃、铜鼓香包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并同时在线上线下销售,销路还非常不错。在用工方面,蓝彩青优先考虑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家庭妇女。蓝彩青说:“她们要照看孩子,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由农村转到县城生活,花销高,生活压力大,我给她们提供灵活的就业方式,给她们参加培训学习技能增强内生动力。”
目前,蓝彩青的“五彩瑶艺”工作坊为7名易地扶贫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蓝彩青除了让工人们制作产品,还让她们参与到产品的销售中。计件工资加上销售提成,每个员工的月工资平均在2500元以上。
2019年5月,蓝彩青的工作坊被大化团县委授予“大化瑶族自治县返乡青年创业示范点”称号。
谈及今后的发展规划,开朗、自信的蓝彩青踌躇满志地说:“努力创新传承,做好有大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不断拓宽市场,为更多的搬迁户提供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