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登录 | 注册
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红木文化 >

2024年中国古树名木保护大事盘点

发布时间:2025-02-12 21:57:48  来源:林草价值网链

日月轮转,生生不息;古树千载,名木傲立。

当前,我国普查范围内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这些“有生命的文物”见证时代变迁、传承生态文化、演绎生命传奇,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科研和经济价值。

过去一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林草局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加快推进立法、实施抢救复壮、开展专项行动、强化科技支撑、广泛宣传推广,守护“绿色记忆”,留住最美乡愁,稳步推进全国古树名木保护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出台

2024年,国家林草局会同司法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积极推进《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专项立法工作。2025年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草案)》。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古树名木保护条例》,自2025年3月15日起施行。条例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旨在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

1207064305h3.jpg

河南省登封市嵩阳书院“二将军柏”,树龄约4500年 高连芹摄

近年来,从关注生存到重视保护,再到注重传承与发展、确保科学管护,人们对古树名木的认知和保护理念不断深化,折射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作为我国古树名木保护专门行政法规,从国家制度层面对古树名木的资源调查公布、日常养护管理、合理利用、文化传承等进行规范,为古树名木保护事业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开启了依法保护古树名木的崭新篇章。

二、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四川广元召开

7月25日,国家林草局在四川省广元市召开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交流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全面总结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成效,分析当前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全力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与会代表现场观摩了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大柏树湾和古柏保护示范小区。会上,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文物局和北京市、湖南省、四川省、福建省福州市、陕西省黄陵县作了交流发言。

三、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工作启动

为推动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模式突破创新,以小切口打开大局面,国家林草局选取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南省双牌县、四川省剑阁县、陕西省黄陵县4个县(区)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工作,要求4县(区)立足全面提升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资源保护、文化传承、活化利用、科普宣教、科学研究、支撑保障等工作。同时,聚焦“试什么”开展创新探索,充分突出自身优势特色,力争形成一批古树名木保护、传承和利用典型模式,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开展试点工作的4个县(区)各具特色。柯桥区探索2万多株古香榧树的科学保护和智慧管理,寻求经济林古树保护与百姓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双牌县以培育桐子坳村古银杏群旅游模式为重点,探索试点“古树名木+生态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剑阁县自古有“交树交印”“官民相禁剪伐”等制度,将探索管理制度的传承创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黄陵县以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3株5000年树龄古树及桥山古柏群保护为重点,探索试点超长树龄古树科学保护及历史文化价值挖掘阐释。

四、《古树名木普查与鉴定技术规范(试行)》《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范(试行)》印发

为进一步提高古树名木保护规范化水平,国家林草局对现行有关古树名木保护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梳理,修订印发了《古树名木普查与鉴定技术规范(试行)》《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范(试行)》。

《古树名木普查与鉴定技术规范(试行)》规定了普查前期准备、散生古树名木调查和鉴定、古树群抽样调查等内容,为古树名木全面普查、科学鉴定和有效管理提供标准化依据。《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范(试行)》重点对日常养护和专业养护等内容进行归类,结合行业近年来先进经验成果对有关操作技术环节进行了规定,在先进性、实践性、针对性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将对全国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起到重要指导作用。

五、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春风2024”专项行动取得新成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古树名木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林草局始终把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持之以恒打击整治,在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重点打击取得成效的基础上,于2024年5月至10月组织开展“春风2024”专项行动,打击整治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

各地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有力打击和遏制了破坏古树名木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落实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措施,推动了古树名木保护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形成严打严防、协同共治的工作格局,切实守护好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

六、2024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举办

9月,2024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启动,活动主题为“保护古树名木 全民共建共享”。启动仪式上,发布了古树名木保护纪录片《不如去看一棵树》、古树名木保护主题曲《古树芳华》,安徽省黄山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胡晓春、四川省翠云廊古柏守护人唐天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赵忠、浙江农林大学教授郑炳松、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李莲、湖南浏阳警官易修成等6位来自不同行业的古树名木守护者代表生动讲述了他们与古树的故事。

2022—2024年,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林草局连续3年组织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前两届主场活动分别在北京市和陕西省黄陵县举行。全国各地根据自身实际,突出优势特色,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分会场活动,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大力弘扬跨越时空又具有当代价值的古树名木文化精神,古树名木保护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七、古树名木保护纪录片和公益广告在央视播出

国家林草局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手推出纪录片《不如去看一棵树》,以充满设计感和极致美感的影像,全景式呈现与树相关的生态系统、地理风貌和人文历史,同时以新鲜感、年轻化的语态表达,穿梭于过去和当下,串联起微观和宏观,讲述一棵树所见证的山河巨变和世间沧桑,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纪录片第一季前7集分别讲述黄帝手植柏、仓颉手植柏、黄山迎客松、云台山流苏树、新会小鸟天堂、广州木棉王、景迈山古茶林等古树名木的故事,央视纪录片频道在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期间播出。该片播出后,融媒体传播效果亮眼。

8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制作推出公益广告,在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刊播,展示古树名木风采,宣介古树名木价值,呼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保护古树名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由中国绿化基金会公益支持的人文自然类纪录片《大国之树》第二季在腾讯新闻和腾讯视频上线。寻树官、古树名木守护人王昱珩等助力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身边的古树名木,争做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者、守护者、传承者,让“绿色瑰宝”更加枝繁叶茂。

八、七夕“古树下的告白”活动精彩呈现

8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林草局,制作推出了七夕特别节目《如七而遇 漫歌今夕》,在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黄金时段播出。

特别节目以古树为核心串联,甄选了北京雁栖湖古汉槐、辽宁安波千年银杏树“神木兆瑞”、上海长宁中山公园“华东第一悬铃木”、江苏吴中明月湾古村千年古樟、广东深圳520香樟广场香樟树、四川成都红豆古树公园红豆树、陕西西安华清宫“贵妃手植榴”等7棵古树,并利用AI技术唤醒这些“岁月长者”,使古树化身电子树洞,用东方哲学、千年智慧趣解今日今时的爱情之问、生活之惑,与荧屏前和互联网端的人们共度传统佳节。7棵古树也成为线下网红打卡地,四面八方的游客通过AI交互设备“传声筒”与古树互动。节目直播总观看量1400万次,话题累计阅读量超16亿。

九、《中国古树名木·“双百”古树》画册和《中国古树名木》科普读本出版

7月,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林草局推出《中国古树名木·“双百”古树》画册。全书兼具权威性与观赏性,文字优美、图片精致,将100株最美古树和100个最美古树群的面貌和故事汇聚成册,集中呈现给读者。

《中国古树名木》科普读本介绍了古树名木的定义和分级、资源状况、宝贵价值、保护意义、养护复壮、保护轶事、保护新模式等,有效传播推广古树名木保护理念,普及古树名木保护知识,激发全社会守护好古树名木的热情。

十、“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鉴定技术及系统研发”项目通过中期评估

6月,国家林草局应急揭榜挂帅项目“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鉴定技术及系统研发”中期评估会举行。在评估会上,与会人员查看了野生动植物智能识别样本库和知识库、野生动植物智能识别软件和云平台,观摩了古树名木树龄新型鉴定方法和配套装备,听取了项目团队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据汇报,项目团队创建了古树名木树龄鉴定技术体系,提出了光谱法、端粒法等新型无损树龄鉴定方法,改进了传统回归法树龄鉴定方法。

十一、古树名木保护学术交流氛围日益浓厚

10月,第二届全国古树健康与古树文化学术论坛在北京农学院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中国花卉协会副会长赵良平作主旨报告。围绕古树健康管理与面临的挑战、古树名木智慧保护技术研究、古樟树年龄鉴定与保护、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编制经验分享、古树多组学大数据整合与利用、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及实践、翠云廊古柏群保护及智慧管理案例分享等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作了精彩深入的分享。

11月,第二届南方古树名木保护技术交流会暨古树名木保护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湖南省永州市召开。会议聚焦当前保护工作的机遇与挑战,重点解读相关法规政策,解析保护技术与活化利用,让古树名木“活起来、动起来”,全民参与式发掘、传承、共建共享。相关专家代表围绕陕西省5000年古柏传奇、广东省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与实践、古树名木枝叶修剪、全国古树名木智慧管理系统建设等主题开展交流。开展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工作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南省双牌县、四川省剑阁县、陕西省黄陵县等4县区作交流发言,与会人员实地考察了双牌县桐子坳古银杏群落活化利用现场。

十二、柯桥农民黄天明在联合国分享古树共生故事

11月,在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来自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占岙村的62岁村民黄天明,作为唯一的农民代表,在“气候行动推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实施”主题边会分享了村民与古香榧树和谐共生的故事。与会代表、意大利环境和能源安全部官员拉蒂尼说:“这个来自中国乡村的故事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共享。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占岙村最古老的香榧树树龄已有1570岁,黄天明家族6代人共同守护古香榧林,一年365天中有200多天在香榧林除草、施肥、修剪,年龄最大的已有97岁。当地人与香榧树的相处,从遵循千年来的养护传统到建立古树数据库,再到开发生态旅游研学线路,人与古树和谐共生。如今,香榧已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产区农民靠香榧干果每年人均收入超3万元。



作者:黄山责任编辑:林林
我要评论
登录 | 注册 需要登陆才可发布评论
直播共享平台 家居百强 天格-中国高端实木地板 图森 生活家地板 美格机械
  • 关于我们
  • 招聘英才
  • 服务项目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品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