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无限掌中置,刹那成永恒。”
徐志摩曾语带禅机地翻译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名作《天真的预言》。一粒沙, 一朵花,普通渺小的事物,实则蕴含着大千世界的万般奥秘。
那么,一块木头呢?
在东阳木雕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的手下,一块普通的香樟木或者椴木,同样充满着无限可能。
陆光正从艺60载,他在木雕艺术领域孜孜以求,有贯穿多种雕刻技法、涉及各种题材的艺术珍品500多件问世,曾多次参加全国、国际性大展并获大奖,赢得国内外赞誉,不少佳作被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台湾南园及知名人士收藏,被工艺美术行家们称之为“国之瑰宝”。
年年有余
三英战吕布
陆光正出生在浙江东阳岭下村。村子四面环山,山上古木参天。银杏树、樟树、枣树是主要树种,这些树是东阳木雕自古以来的主要雕材。陆光正的父亲是有名的裁缝。母亲虽不识字,但一笔花鸟画却极为传神。大约是受环境熏染,陆光正从小在艺术上就表现出超常天赋。村里来了婺剧团,他站在板凳上为演员画脸谱;上小学时就为村里一年一度的灯会画龙头,还到乡里的墙壁上画宣传画。一时间,陆光正被乡及村里赞许为“艺术神童”。
13岁那年,这个从小就特别喜爱画画的孩子,从10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考入东阳木雕学校。两年后,他又被著名的木雕老艺人、“雕花状元”楼水明相中,破格收为“关门弟子”,之后又得到多位老艺人的倾囊相授。
千里马之所以能成为千里马,是因为伯乐慧眼识良驹,而陆光正之所以能从那么多学徒中脱颖而出,成为东阳木雕的擎旗人,也与他的师傅“雕花状元”楼水明密不可分。由于在雕刻方面没有什么基础,学起来就困难重重, 画的图、刻的东西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对陆光正来说就有点丧失信心了。楼水明慧眼独具, 将他破格收为“关门弟子”,在恩师的耐心指点下,陆光正的技艺有了突飞猛进。
一年后,陆光正初露才华,创作的木雕挂屏《热爱和平》被选入全国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览,并作为礼物赠送给国际友人。“学木雕最大的快乐就是作品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大家的认可,在我心里,我最感谢的是我的恩师楼水明,如果没有他的悉心教导,也就没有现在的我。”
陆光正凭借着他炉火纯青的木雕技术开始不停地创作震惊海内外的作品,名气也越来越大。2014年,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会场上巨大木雕《锦绣中华》和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会议厅8件壁挂《燕京八景》木雕作品,就出自陆光正之手。该系列作品在打磨工艺后,没有使用油漆,取而代之的是食用级别的蜡。使用食用蜡,既没污染,还在打磨工艺的基础上,保留了树木天然的纹理和色泽,增加了作品独特的韵味。
航归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艺术家似乎总是一副不修边幅、邋邋遢遢的样子,但陆光正是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与一般的艺术工作者还是有些差别的。初见陆光正,一股非凡的气魄就迎面而来 只见他头发微白、红光满面,显得格外精神。而白色的休闲装,米黄色的长裤,这样的一身朴素衣着穿在他身上却是如此的不普通。
木雕是红木家具艺术中出彩的一个环节,雕刻不仅能赋予红木家具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更能让红木家具锦上添花,在使用功能之外兼具艺术品属性。如何把握好木雕艺术的精髓,既传承又不失创新,显得尤为重要。
在陆光正看来,在这个新的时代,针对创新、受众、环境、审美的需要,来发展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新中式家具,“继承传统文化精华为这个时代服务”是进行木雕艺术创作的前提。但由于个体需求不同,所以艺术家和手工艺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既应是工艺品又要是实用品,以满足不同人的审美需要。作为一个匠人,要有社会责任感和行业担当,对于浪费材料的无意义的重复艺术,要不做或少做。
木雕艺术要发扬光大,市场和产品要适应社会要求。在这个高科技的时代,木雕艺术也要注意创新,多元参与。比如可以用玻璃、大理石等材料与木雕结合体现在家具上,将最好的精华继承下来为当代服务。
“对于传统工艺品类,传承与创新是一对恋人——两人彼此相好,互生爱慕,方能形成合力,繁衍生息。”陆光正说,传承必须坚守,因为它是传统,一切拥有传统文化的品类,都有着历史的深厚积淀,代表着数千年来人民的美好追求和精神标识,如果不去传承, 它就不会走到人们心里,留在后人手里。因此他认为,要想立足于当代,做出好东西,必须先做有能力仿古的传承人。
景程如画
如今的东阳木雕获得国家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品种。东阳在努力挖掘传统技艺,培育传承人,提高传统修养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这些是传承的“硬实力”,同时还需要拥有传承的“软实力”,即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现在人们在故宫看到的工艺制品,大多鬼斧神工,其精细工艺叹为观止。没有能工巧匠是不会成为经典,流传后世的。
“而创新,是贯穿于传承过程之中的。” 陆光正认为,即便去复制一件传统作品,也会遇到复制之外的技术问题,如材料质量、器型改变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靠创新的手段。时代变了,人们的欣赏习惯不同,审美趣味不同,价值观念不同,产品功能不同,对作品的要求便不同,落到作品上,就意味着必须创作出符合现代人眼光和审美的作品。于是,创新就产生了。“当年我们做出口家具,也会按照西方人的要求,不断进行设计创新、工艺创新、功能创新、油漆创新等,可说创新无处不在。”陆光正回忆道,他们在制作江苏无锡梵宫木雕时,因为形制超大,木材拼接工艺面临全新挑战。最终他经过钻研,不但解决了技术难题,还研究出了多层叠雕的创新技艺。
如今面对红木家具市场出现的转型和疲软,陆光正很淡然,他认为这是红木家具发展到高层次的必经之路。“只有创作出跟时代一起走的作品,才能更有生命力”。目前,他正在筹备成立一个木雕艺术研究所, 将吸引和培养一批有天赋和爱好的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为行业注入新鲜血液。
陆光正的弟子张玉海也表示,并不是红木家具市场没了,红木家具是几千年前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瑰宝,喜爱的大有人在。目前市场上出现的问题,只能说明现在红木家具行业中懂红木的人太少,精品力作少,成立木雕艺术研究所,正是为了系统性地培养一批从业者,为行业的兴旺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陆光正从艺近60年,创作了500余件艺术珍品。人物山水,花鸟虫鱼,庙宇宗祠,飞檐翘角,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心手相合,得大造化。“灵山梵宫壁画雕刻”的恢弘之气,“三英战吕布”的飒爽英姿,“年年有余台屏”的设计之巧……一支笔,一把刀,含阴抱阳,推奇致平,构建了陆光正精彩纷呈的木雕艺术世界。
上一篇:业界视点|雕刻 : 红木家具之魂